9月19日,記者在山東省陽谷縣獅子樓街道辦事處垃圾轉運站看到,總投資100萬元,占地3.3畝的垃圾轉運站主體已經建成,垃圾池、垃圾壓縮倉正在加緊施工,建成后該垃圾站運站將具備日處理20萬噸垃圾的清理能力。
陽谷縣獅子樓街道主任胡瑞恒告訴記者,獅子樓街道力行“三個到位”!耙皇黔h境綜合整治戰役到位,街道動員全體村民用一個月的時間對存量垃圾進行集中清理;二是人員和設施到位,該街道投資20萬元給奮戰在一線的70名清潔工配齊了服裝和垃圾清運車,投資50萬元購入3輛垃圾掛土車,巡回清理垃圾,做到了每100戶有一名清潔工,每9000平方米有一名清潔工,每15戶有1個大型垃圾桶,每1戶有3個小垃圾桶;三是工作機制到位,該街道將每村每一個胡同作為一保,選出保長,每周村委會對每保進行評比,前三名得紅旗,后三名得黃旗,并在村內顯著位置進行公示公開,讓大家學有方向,做有榜樣!
獅子樓街道的卓有成效來源于陽谷縣采用倒逼機制破解“臟亂差”頑疾,為確保工作順利開展,陽谷縣層層分解任務,制訂了倒排工期計劃圖板及土建施工進度圖板,張貼上墻,嚴抓工期進度。目前,一期工程正在建設9個鄉鎮的垃圾轉運站,車輛、設備9月底全部到位,土建工程10月底全部竣工。
金斗營鄉位于陽谷縣城西南部,地處兩省四縣交界處,地理位置偏遠,交通閉塞,經濟發展滯后,主要發展模式仍以小農經濟為主,群眾生活水平較低,文化素養較差,養成了傳統落后的生活習慣,環境保護意識較差,村內村外到處可見垃圾死角、“四大堆”、坑塘溝渠變垃圾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群眾對此習以為常,雖然也搞過不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但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活動過后不久,整治效果便不復存在
針對存在的“臟亂差”頑疾,去年以來, 抓好路域環境整治,修整所有路肩邊坡,對穿村、鄉路段進行徹底整治。嚴格要求路兩側店鋪實行“門前三包”,保持無“四大堆”;保持排水溝完好,排水通暢;杜絕了臨街亂搭亂建現象。對公路兩側的空白和缺株斷壟路段進行補植,并對行道樹進行了涂白。目前,7個扶貧村莊均按規劃要求購買了垃圾筒、人力三輪車(共購買垃圾筒146個,人力三輪車22輛);并在各村建成了地埋式垃圾箱、垃圾堆肥場、垃圾分揀場、垃圾暫存房。今年8月份,蓮花池四村、斗西村等8個村被列為第二批垃圾一體化處理體系扶貧范圍,目前正在建設中。金斗營鄉做好了垃圾轉運站的選址、遷站等前期工作,并很快投入建設,9月底能夠完成,10月份即可投入使用。
“一大早他就催著我拿上掃帚去村委會集合,生怕我晚了。”金斗營鄉西金村黨員賀洪恩的老伴告訴記者,根據金斗營鄉黨委的統一安排,27個村的所有黨員都要參加“清街”活動,把村里的道路清掃干凈,由于賀洪恩身體有病,不能參加,就讓老伴代替自己參加。
“城鄉生活垃圾在垃圾池發酵7天后經過焚燒爐充分燃燒,產生的蒸汽進入汽輪發電機組,具備日處理垃圾300噸,1小時發電500度的處理能力,產生的有害氣體和灰塵經過無害化處理后達到了歐盟標準,排泄出的渣可以做成建設性用磚,實現了垃圾的循環利用!痹陉柟瓤h新源熱電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工程項目現場,企業生產部經理馬慶新告訴記者,項目總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600噸,一期工程日處理生活垃圾300噸,投資規模1億9千萬元,年發電量0.48億kWh,預計2015年4月建成投運。
從昔日的垃圾圍城到如今的變廢為寶,陽谷縣在開展城鄉環衛一體化的過程中,著力建設熱點垃圾焚燒發電工程,將有力地推進陽谷縣生活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進程,極大地促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的有效開展,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