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商務部認定從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產品存在傾銷行為。這是美國在2012年11月對中國輸美光伏產品征收高額雙反稅后,再次試圖發起雙反調查。
這次美國認定中國大陸產品的傾銷幅度為26.33%—165.04%,還首次將中國臺灣地區的光伏企業列入雙反范圍。而對我省英利綠色能源和晶龍集團旗下晶澳太陽能雙反稅率初定為42.33%。美國是我省光伏企業的重要出口市場,對省內光伏企業來講影響較大。
為何又要雙反?意在封死間接進入美國市場“側門”
業內人士形象地說,2012年美國對中國光伏產業發起第一次雙反,關閉了中國光伏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大門”,這次實質上就是封死中國光伏產品間接進入美國市場的“側門”。
在此之前,2012年美國第一次雙反,并沒有把我國臺灣地區的電池片加入雙反之列。這意味著,包括河北在內的大陸地區光伏企業采購臺灣地區電池片、再制作加工成組件向美國出口,不會受到制裁關稅影響,這也被認作是美國第一次光伏雙反的“漏洞”。之后,歐洲光伏商Solarworld的美國子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商務部提交彌補雙反稅率“漏洞”證據,要求對產自我國臺灣地區的電池、組件雙反。
“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的光伏企業早有密切合作,臺灣地區光伏企業的電池產能優勢明顯,河北光伏企業早就保持著在這些企業采購電池的習慣!笔纫患夜夥髽I的營銷負責人告訴記者,當時企業并沒有改變太多營銷策略,就大大降低了美國第一次雙反帶來的不利影響。此次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輸美光伏產品進行雙反調查,將對臺灣地區光伏企業征收27.59%—44.18%稅率,這與向大陸地區光伏企業征收的稅率相差不大。
兩害相權取其輕。省內一家光伏企業采購負責人說,過去采用臺灣地區電池是省內廠家出口美國的普遍做法,今后一旦開征雙反稅,省內光伏企業恐怕寧可采購大陸企業生產的電池,也不能再用臺灣地區的電池產品。
影響冀企幾何?在美競爭力減弱,恐被逼調高價格
省內光伏企業在美國銷售光伏產品的價格高于約4元/瓦的國內銷售價格,大體維持在0.6—0.8美元/瓦之間,這個價格略低于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組件在美國銷售價格0.1—0.2美元/瓦,處于正常、合理的價格區間。
“掌握先進技術、規;a帶來的低成本和相對較低的人工成本優勢,這些是省內光伏企業組件價格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睒I內專家認為,我國光伏企業沒有獲得任何補貼,也不存在傾銷行為。
“雖然事實如此,但若美國第二次雙反通過,英利綠色能源及其關聯公司將必須繳納42.33%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的反傾銷關稅!庇⒗G色能源美國公司董事總經理羅伯特說。據統計測算,省內光伏企業出口美國的光伏產品,加上雙反稅率,價格將高出當地平均市場價格30%左右,這樣的價格組件很難賣出去,省內光伏企業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將大大降低。
根據英利的年報來看,2013年美國市場占其總發貨量20%,今年預計將下降到16%。雙反將促使太陽能產品價格在美國提高,與傳統能源相比嚴重阻礙美國太陽能行業成本競爭力和承受能力的巨大進步。
據晶龍集團旗下晶澳太陽能市場部總監符森桂介紹,去年晶澳對美出口占到其總出貨量的5%,未來將會根據終裁結果的利害程度來決定在美國市場的營銷力度。
未來如何應對?倒逼企業更快成長,市場更加多元
省內光伏企業的復蘇,美國市場仍起著重要作用。這次雙反會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省內光伏企業開拓美國市場的腳步。因為今年約為5吉瓦的美國光伏市場上,中國光伏企業占據近半份額。新一輪雙反后,短時間內新興市場和替代市場恐怕難以形成如此巨大的市場規模,這會進一步加劇供需矛盾和市場壓力。
按照美方程序,美國商務部將于12月前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終裁,之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在2015年1月作出損害調查終裁。如果二者均認定中國輸美光伏產品給美國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威脅,美國將開啟新一輪雙反征稅。如此一來,美國市場會不會成為河北光伏企業的“雞肋”?
省內光伏企業將堅定開拓美國市場,每當美國作出這種看似“聰明”的雙反舉動,實際上就是在倒逼河北光伏企業提升應對貿易糾紛技能,開拓新興市場、落實全球化戰略。羅伯特表示,英利呼吁光伏行業共同解決這一爭端,但仍將專注于前景廣闊的美國市場,并繼續支持其合作者和項目!熬О恼铝τ诓话扬L險集中在一個‘筐’里,讓市場更多元!狈鹫f,目前晶澳組件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去年日本等新興市場份額占到總出貨量的1/3。
出口美國需要新的應對之策,省內企業越來越多地選擇海外建廠、尋求海外代工!拔覀円阎衷谀戏墙ㄔO150兆瓦組件車間,預計今年下半年就可投產!狈鹫f。雖然基地產能不大,但布局海外將讓河北光伏企業在更加兇猛的雙反浪潮中增強實力、搶占先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