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油氣煤炭 >> 正文
天然氣項目欲引民資 能源行業治霾倒逼改革加速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14-5-27 15:28:45 用手機瀏覽

  業內人士認為,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應逐步向社會放開,并積極推進多元經營和公平準入的改革

  天然氣行業正在醞釀一場史無前例的改革。5月2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發布首批基礎設施等領域鼓勵社會投資項目的通知》(下稱“通知”)。其中,多個天然氣項目都明確要引入社會資本,包括天然氣管道、LNG接收站和儲氣庫等項目。

  此外,根據最近三部委聯合下發的《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天然氣成為能否完成治霾目標的關鍵因素。業內人士認為,就增加天然氣供應而言,更為重要的是改革現有的天然氣價格和生產體制,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應逐步向社會放開,并積極推進多元經營和公平準入的改革。

  天然氣多個項目欲引民資

  從上述通知來看,首批推出80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營運的示范項目中,多個天然氣基礎設施項目入列,包括天然氣管道、LNG接收站、儲氣庫和煤制氣項目。

  其中,天然氣領域基礎設施項目共計9個,在油氣管網和儲氣設施、現代煤化工和石化產業基地兩大類項目中占比高達50%。包括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項目、中石油陜224地下儲氣庫工程、內蒙古華星煤制氣項目等。

  安迅思能源行業分析師顏石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天然氣項目投資金額巨大,項目推進受限。以煤制氣項目為例,一個40億立方米的項目投資額約250億元,即使是資金充足的國資企業也難以承受,而引入社會資本不僅能保障資金投入和建設進度,也能降低和分擔投資風險。

  通知明確提出,鼓勵吸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以合資、獨資、特許經營的方式參與建設和營運,對尚未確定投資者的項目,應創造條件進一步落實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及營運,具備條件的要面向社會公開招標。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列入目錄的9個項目中主要集中在天然氣中上游產業鏈。

  顏石認為,這是由于天然氣成為控制煤炭消費、治理大氣環境污染最主要的替代能源,供需缺口逐年擴大,發展非常規天然氣和增加進口渠道成為保障天然氣供應的當務之急。

  治霾倒逼天然氣改革

  而與此同時,近日,發改委、能源局和環境保護部三部委聯合下發《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能源行業治霾的近期和中期等具體量化目標。

  方案稱,通過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東省凈削減煤炭消費量分別為1300萬噸、1000萬噸、4000萬噸和2000萬噸,共計8300萬噸。而作為最直接最有效的替代能源,天然氣成為能否完成治理目標的關鍵。

  方案還提出了能源行業治霾的近期和中期的量化目標。其中,近期目標為,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天然氣(不包含煤制氣)消費比重達到7%以上。中期目標為,2017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天然氣(不包含煤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9%以上,煤炭消費比重降至65%以下。

  此外,到2015年,全國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2500億立方米。2017年,全國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3300億立方米。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在提高塔里木、鄂爾多斯、四川盆地等主產區產量的同時,還要積極進口天然氣。

  但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3年中國天然氣實際供應能力約為1678億立方米,距離2015年的供應目標尚有822億立方米的缺口。

  顏石表示,要達成以上供應目標,需要加大非常規天然氣在未來幾年的發展,以緩解國產天然氣和進口天然氣的供應壓力。

  《方案》還提出了天然氣供應的細化目標,到2015年,國內常規氣(含致密氣)、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和進口管道氣供應能力分別達到1385億、65億、100億、90億和450億立方米,長期LNG合同進口達到2500萬噸。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正在被寄予厚望,改變目前我國“一煤獨大”的能源結構以及由燃煤造成的霧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赫斯基能源與中海油合作的荔灣天然氣項目投產
天然氣進口新政利好中石油中海油減虧
中緬天然氣管線貫通 沿線省份氣價有望下降
俄羅斯向我國增供原油長期貿易合同細節公布
能源通旗下細分行業平臺中國光伏設備網上線
經濟參考報:2011年中國能源行業十大新聞
PE資金蜂擁能源礦產行業 潛在風險須警惕
“十二五”石油加工、煤化工將遭遇環!皣恕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