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生物質能 >> 正文
生物質發電叫好不叫座 國能生物股權再變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時間:2014-5-12 15:09:43 用手機瀏覽

    占國內生物發電市場份額最大的國能生物發電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能生物發電”)股權再度生變。據其于中國貨幣網發布的公告,國能生物發電原第二大股東國網節能服務有限公司受讓原控股股東國能集團57.7%的股權。

    變更完成后,國網節能服務有限公司將成為國能生物發電的第一大股東,占股比例達到84%。國網節能是國家電網的全資子公司,這就意味著,國能生物發電的身份已經從民企轉變成國資控股公司。

    公告沒有披露股權變更的原因和交易金額,但從公司2013年度財務報表以及2014年一季度財務報表來看,這家被稱為“生物質發電領軍者”的企業事實上利潤率并不高,盈利能力偏弱。

    股權再度生變

    今年以來,這已經是國能生物發電第二次進行股權變更。1月4日,其第二大股東國網新源控股所持有的24.7%的股權被劃轉至新組建的國網節能服務有限公司。寧波沃泰同創科技投資公司、北京紫光融信投資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股權全部轉讓給大股東國能集團。

    而在1月份的這次公告中,國能生物發電也提及國能集團持有的股權擬轉讓給國網節能,原因是“為支持公司生物質發電產業發展、發揮國網節能的專業管理優勢”。國網節能是國家電網的全資子公司,是以節能與新能源服務為主業的產業集團,生物質綜合利用與開發是三大核心業務之一。

    但本報記者試圖聯系國能生物發電進行進一步了解未果,公司債券事務部門對此也表示不知情。

    資料顯示,2005年7月時,由龍基電力有限公司和國家電網公司等單位共同投資,國能生物發電正式成立,注冊資本金20.22億元,龍基電力和國網深圳能源(000027,股吧)發展有限公司分別占股25%和75%,蔣大龍出任董事長。

    龍基電力也是由蔣大龍一手創辦,最初的投資方是一家名叫德源的投資公司,后龍基電力更名為國能電力集團,今年1月再次更名為國能集團。

    記者發現,其間大股東曾先后把手中股份轉讓給若干小股東,國網所握有的股權也在其子公司之間多次劃轉。直到5月7日一系列股權變更后,國能生物發電的股東僅剩下國網節能(84.2%)、上海豐億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10.9%)、上海喜仕達電子技術有限公司(4.9%)。

    領軍者的困惑

    這家號稱全球最大的生物質能發電專業集團公司,并不像其他的新能源發電同行那樣高調,董事長蔣大龍鮮少出現在媒體上。

    生物質發電是指使用秸稈、樹皮等農林廢棄物燃燒發電。蔣的入行是從龍基電力開始。

    國內較早的生物質發電從業者對這家公司都不會陌生。2002年,海歸蔣大龍從著名的沃爾沃公司下海,萌生了用秸稈等農林廢棄物燃燒發電的想法。當時有媒體報道稱,為了說服政府批準立項,就花去他將近3年。2004年1月5日,龍基電力創立。

    在此之前,蔣大龍曾有在國內20多年的工作經驗,先后在央行、國有商業銀行和跨國交流機構等政府背景的企事業單位任職,這也為以后和國網合資創辦國能生物發電,以及獲得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創造了條件。

    在后來幾年的運營中,國能生物發電先后獲得過花旗銀行1.5億美元的投資以及建行280億的信貸額度。但資金的支持只是一方面。

    很快,蔣大龍發現了生物發電的麻煩,其中最頭疼的就是建廠成本。當時的消息稱,他以每新建一個電廠支付50萬美元的代價,取得了丹麥生物質鍋爐公司Bioener的技術授權,得以用丹麥的技術自行生產鍋爐。而第一家生物質直燃發電站山東菏澤地區單縣電站的計劃投資只有2.2億元,最終成本卻高達3.3億,這遠高于同等規模煤電設備的價格。而在運營過程中,作為原料的秸稈的成本占發電成本的六成,使得電廠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記者查閱國能生物發電發布在中國貨幣網上的財務報表,發現這位領軍者的盈利能力仍然堪憂。2013年全年的合并報表中,公司凈利潤為5299萬,凈利潤率僅為1.7%,資產負債率為79%。

    艱難前行的不只是國能生物發電。2014年3月21日,華電國際公司披露,華電宿州生物質能發電有限公司2008年投產發電以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已經資不抵債。

    2010年7月,國家發改委曾將全國農林生物質發電執行的上網電價,統一調高為每千瓦時(度)0.75元(含稅)。盡管如此,居高不下的成本仍然讓從業者舉步維艱,F在愿意將秸稈打捆運到電廠的人越來越少,回收成本也在不斷上升。

    在業內人士人看來,并網是生物質發電最終獲利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目前的電網輸配模式下,國網上升為國能生物發電的控股股東,對于后者來說,并網發電方面的優勢也將更加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生物質發電項目落戶廣東新豐 年發電量達4.8億度
湖北凱迪電力有望受益農作物秸稈露天禁燒
生物質發電業仍"冰火兩重天" 原料收集成行業難題
凱迪電力:生物質發電業仍“冰火兩重天”
生物質發電資產成龍源電力的燙手山芋
山東濟南兩河片區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獲核準
發改委鼓勵發展生物質熱電聯產
湖南7座生物質發電廠 90萬噸廢棄物發電6億度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