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電力電網 >> 正文
中國擬參與南非萬億核電項目建設 核電建設料提速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14-3-14 21:09:46 用手機瀏覽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動核電等技術裝備走出國門被首次寫入;同時,多達11位政協委員聯合提出關于核電“走出去”的提案,由此市場之前對核電重啟的預期被進一步明確。而據近日中國商務部官網援引南非當地媒體的消息稱,中國官方已表示希望參與建設南非新核電站,這或被看作是“走出去”戰略邁出的一大步。分析人士表示,政策的著力扶持以及“走出去”戰略的穩步推進,將令核電建設進入提速期,此前受日本核泄漏事故影響而暫緩審批核電項目的局面將出現大幅改觀,行業估值有望向上恢復,不排除今年上半年核電板塊迎來主題投資行情的可能。

  中國擬參與南非核電項目

  據南非當地媒體報道,中國官方已表示希望參與建設南非新核電站。據悉,南非計劃投入1萬億蘭特建設三座總裝機容量為960萬千瓦的核電站,這或將是南非史上最大的單筆采購項目。

  目前,中南兩國的能源合作協議還處于草稿階段。上周,中國廣核集團、中國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分別與南非核能公司簽署協議,為南非提供核能技術培訓項目。

  據介紹,在中國核電“走出去”的“任務”中,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核技”)以及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均試圖在南非、土耳其和英國項目上取得突破。

  2月25日,由國核技和中廣核與南非核能集團聯合主辦的中國-南非核能合作研討會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結束。根據國核技官網的消息顯示,本次研討會以兩國核電發展規劃、核電技術發展和產業鏈為主題,分析解讀兩國核電發展政策和安全法規,分享核電項目建設與設備制造經驗,并討論兩國核電行業的發展前景和合作機遇,為加強兩國政府、能源管理部門、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合作搭建平臺。

  此次研討會分別把2月25日和26日作為“南非核電日”和“中國核電日”。在“南非核電日”,南非能源部、貿工部、核安全監管局代表政府部門分別介紹了南非核能發展規劃。期間,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與南非核能集團CEO Tshelane簽署了中南核電培訓合作協議。

  在“中國核電日”上,國家能源局、核安全局、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中廣核集團、清華大學、中國銀行、中核北方燃料公司、中國一重、哈電集團、上電集團、東方電氣集團等與會代表圍繞中國核電發展規劃、CAP1400核電技術、AP1000自主化依托項目建設經驗及三代核電產業鏈、核電裝備制造能力、核電教育體系、核電項目融資能力等專題做了詳細報告。

  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副司長陳飛致在論壇閉幕式上說,中南雙方應立即行動起來,為兩國核電合作努力。南非核能監管局高級經理Thabo Tselane則說,南非經濟發展需要強大的電力支持,核電作為清潔能源是政府的首要選擇,希望中南雙方能夠繼續加深核電領域合作。

   推動核電“走出去”

  在此次全國兩會上,有11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向大會提交了《加快推動“華龍一號”走出去,早日實現核電“強國夢”》的提案。

  這份提案表示,由中國廣核集團和中國核工業集團共同研發的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現已完成初步設計并啟動施工設計,未來完全可以成為中國核電產業進軍國際市場的主力產品之一。

  該提案的發起人、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表示,“華龍一號”將是一個國產化率超過90%的成熟方案,其商業應用和技術出口,將有利于中國核電發展規劃目標的順利實現。

  在中國30多年不間斷的核電建設和研發基礎上,核電產業當下正在“擴容”和“升級”兩條道路上穩步前進。

  擴容方面,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發展智能電網和分布式能源,鼓勵發展風能、太陽能,開工一批水電、核電項目。這是繼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發生后,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開工一批核電”的提法。

  升級方面,參加兩會的相關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們表示,包括“華龍一號”、CAP1400等在內的三代技術研發進展順利,今明兩年內,這些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方案就有望獲得批準投入建設。

  國際原子能機構2013年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大多數傳統核電國家以及新興核電國家繼續保持發展核電的意愿,預計未來十年,全球除中國外,還會有60至70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開工建設。

  在這一市場前景的召喚下,近年來,美、俄、法、日、韓等核電大國紛紛瞄準國際市場,把核電出口作為國家戰略,帶動國內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與此前30多年一直扮演國際核電市場上的“學生”相比,中國不會缺席新一輪的國際產業競爭。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未來將鼓勵通信、鐵路、電站等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讓中國裝備享譽全球。

  當前,中國不僅是全球在建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核電全產業鏈能力還有了跨越式的提升,工程建設、生產運營等領域已經形成了突出的“比較優勢”。目前,中國核電設備制造綜合國產化率已經達到85%,形成了年產10臺套以上的供貨能力,預計到2015年前后,中國核電主設備產能可達到每年15臺套。

  板塊性行情或現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今年核電新增裝機量將達864萬千瓦,相當于2013年實際裝機容量的4倍。目前,我國在運、在建、已核準尚未開工和已獲路條的核電機組總計裝機容量超過7200萬千瓦,其中在建核電機組29臺,裝機容量達3166萬千瓦,預計在2015年前后投產,能夠拉動約1900億元設備投資額。也就是說,設備投資的高峰期正在到來。

  招商證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核電設備生產周期不同,長周期產品一般需要提前開工18個月以上招標,短周期產品一般在開工前后半年左右招標。核電行業從2011年日本核事故后中斷發展近兩年,2012年多個項目已重新開工,這些項目的長周期設備已經于2011年之前招標,重啟之后不能拉動新增訂單。但短周期設備與新增項目開工基本同步,訂單彈性最佳。故首次給予核電行業“推薦”的評級,短周期設備訂單彈性最佳。

  華創證券也發表報告指出,2014年上半年核電板塊將迎來主題投資行情。一是,核電行業的成長屬性已發生重大變化,能源局2014年規劃新增核電裝機同比增長300%以上,這意味著沿海核電裝機將加速放開,未來兩年核電新增裝機將出現大幅增長,因而行情估值有望向上恢復。二是,我國對內陸核電審批并未徹底否定,能源結構轉型、環保問題壓力增大等原因倒逼“十三五”規劃放開內陸核電審批成為大概率事件,從而促使核電領域新一輪投資高潮的到來。三是,閥門制造企業的設備招標與核電項目建設比較同步,新的核電項目通過審批進入建設期后,將給企業帶來大量新簽訂單,從而為相關公司業績的高成長提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2015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預計可達4000萬千瓦
陽江核電下月并網發電 為世界最大在建核電項目
第四代核電項目將在內陸籌建 爭議猶存
核電建設國產化提速 龍頭公司分享千億訂單
湖北能源擬參建火電核電 或護航定增
國家核電內需政策促進核電閥門領域發展
我國1至2年內或無新核電獲批 總體發展方針不變
陳達:中國或將出臺更嚴核電項目審批標準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