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硬缺口大
據在湘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的提案,目前湖南能源供應面臨三大難題:能源消費需求越來越大,經濟增長對能源的剛性需求仍在增加;能源供應保障越來越難,電煤供需矛盾不斷加劇,煤、電、油、氣等能源入湘運距長、瓶頸多、物流費用高;能源運行緊張局勢越來越經;茉催\行緊張局面已經由原來的時段性、季節性、地區性緊張逐步轉變為常態化、大范圍的緊張。
能源硬缺口大的現實,得到了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湖南省電力公司總經理李維建的證實。
正在北京開會的李維建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介紹,湖南全省煤炭保有儲量僅占全國的0.3%,水電資源開發利用已達技術可開發量的95%以上,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不具備大規模開發條件。
他舉例說,2010年,省內一次能源缺口7000萬噸標準煤,能源對外依存度達52%。2011年,因來水偏少和受電煤制約,全省電力供應持續緊張,實行了錯峰用電等有序用電措施,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受到一定影響。預計到2015年,全省最大負荷將達3090萬千瓦,用電量1630億千瓦時,省內一次能源缺口將達13000萬噸標準煤,對外依存度達到65%。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慮電源項目建設、煤炭產能及運力、環境容量制約等因素,“如果僅僅依靠本省發電廠供電,不久的將來,湖南將面臨更大電力缺口!崩罹S建說。
省際合作引外電
為緩解湖南能源供應緊張局面,省委、省政府綜合施策,包括用電高峰時段大量外購電、省內大規模調煤保電等,取得了較好成就。
李維建表示,這次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既立足現實,又著眼長遠,如能實施,對破解湖南能源供應瓶頸,功莫大焉!
同時,他認為,若能積極開展省際合作,加快實施高壓電網入湘工程,開辟遠距離、大容量、高效率的省外能源輸入新通道,則能進一步提高湖南能源保障水平,構筑多品種、多渠道、安全可靠、清潔高效的能源供給體系。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省已有3條500千伏線路與外省電網聯絡,可消納三峽、葛洲壩等外省入湘電量。但受線路輸電容量限制,在電煤緊張的枯水期電力供應難免受限。而采用特高壓輸電,是較為理想的高效能源輸送通道。
省電力公司建設部專家曹剛強介紹,相對于500千伏的超高壓輸電,采用特高壓直流或交流輸電,輸送容量更大、線路損耗更低、有效輸送距離更遠!800千伏的特高壓直流,其輸送功率達750萬千瓦,約為500千伏線路5倍以上;同時,特高壓線路在輸送功率相同的情況下,可將最遠送電距離延長8倍,而損耗只有50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的30%至40%。輸送同樣功率,采用±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線路與50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相比,可節省70%的土地資源。
特高壓輸電工程,在我國已經取得成功經驗。
2008年底,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線路建成投運,成為我國第一條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也是全世界第一條商業化運行的特高壓線路。如今,這條線路已安全運行5年多,成為西北能源輸出的重要通道。該項目還榮獲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在此基礎上,國家又布局、開工建設了多條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的特高壓輸電線路。這些線路,均保持安全運行,再次驗證了特高壓輸電的安全性、經濟性和環境友好性。
期待特高壓盡快入湘
在國家重視和支持下,湖南特高壓電網發展取得重要進展。
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線路建成投運后,按規劃,該線路將繼續往南延伸至長沙。通過這一通道,將內蒙古西部、山西、陜西等地豐富的電能輸送到湖南。
按照當時的規劃,荊門—長沙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擬建設兩回1000千伏線路、2臺300萬千伏安變壓器,其年供電能力在600萬千瓦,其供電能力相當于6個耒陽電廠。
2009年全國“兩會”期間,我省和山西省政府在北京簽署能源合作協議,山西每年向湖南直接輸送電力1000萬千瓦,當時設計的輸送途徑就是通過晉東南—荊門—長沙的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線路。
除此以外,2013年9月13日,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同意國家電網公司開展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前期論證工作的函》,批準啟動酒泉—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前期工作。據介紹,該工程建成后,可為湖南輸送電力800萬千瓦(主要是風電),將大力緩解能源供應緊張局面。
從記者了解的各方面情況來看,荊門—長沙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工程,不知何故,至今沒了消息;酒泉—湖南特高壓直流線路,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
李維建介紹,從湖南電力供應現狀來說,他很希望特高壓輸電項目能在湖南早落點、多落點、早見效。從電網安全考慮,他建議優先建設荊門—長沙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因為酒泉—湖南的特高壓直流線路,主要是風電資源,穩定性相對較弱。根據特高壓電網“強交強直、先交后直”的建設原則,從電網運行安全考慮,在建設酒泉—湖南特高壓直流線路的同時,應同步、甚至優先批準、建設荊門—長沙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