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壓電網或將在爭議中向前推進。這有望催生大的“商機”,首先受益的是國網旗下的多家公司。
直接受益者是以平高電氣(600312.SH)、許繼電氣(000400.SZ)等為代表的電力設備企業;其次,特高壓輸電工程可以并網消納更多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這兩個產業或將得到提振。
特高壓提速
近日市場對特高壓建設提速的預期增強。
今年1月份,國家電網2014年工作會議提出,力爭核準并開工“6條交流4條直流”特高壓項目。這高于2013年“4交3直”的計劃。
一系列的重要會議分別從企業和政策層面,強化了市場對特高壓大規模建設的預期。其中,2014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提出的規劃建設蒙西-天津等12條電力外輸通道,已經有8條特高壓線路方案已經通過第三方評估,并形成意見報送國家能源局。
2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指出,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實施跨區送電項目治理大氣污染。2月26日,國家電網公司明確表示,中國將規劃建設12條治霾跨區送電通道,讓霧霾頻發的中東部地區少燃煤、多用“遠方來的電”,最早一批送電通道將在2016年建成。
一位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8條線路有一部分是相關部門迫于治理霧霾的壓力而提出來的。
“現在趨勢很確定,信號也已經很明顯了。蒙西-天津這條之前沒有小路條,可能是因為解決霧霾的時間比較緊張,所以超常規地去做。雅安-武漢這條特高壓內部評審已經做完,只等最后核準,皖電東送線路也做完內部評審。估計兩會期間或者之后,可能會有一兩條核準。”上述人士介紹。
中投顧問研究員宛學智也認為,特高壓本就是電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一直是電力行業的重點工作,電網公司更是傾注較多的人力物力財力。
平高電氣分羹
特高壓分兩種技術,交流特高壓和直流特高壓。目前,中國正在建設浙北-福州第三條特高壓交流工程。
按照國家電網公司此前的規劃,從2013年起,計劃8年投資超3萬億元用于電網建設,其中約1.2萬億元用于特高壓線路。到2015、2017、2020年,分別建成“兩縱兩橫”、“三縱三橫”和“五縱五橫”特高壓“三華”同步電網。
在上述12條線路中,國家電網公司將負責建設運營其中11條輸電通道,包括4條特高壓直流線路、4條特高壓交流線路和3條500千伏高壓線路。作為跨區送電治理霧霾的重要通道,特高壓項目審批及建設無疑將為電力設備企業帶來大量訂單。
在特高壓交流工程方面,平高電氣作為特高壓GIS(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主要生產商,目前市場份額已經達到40%~50%,因此其業績也可能在特高壓建設提速后有明顯增長。
平高電氣一位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從目前形勢來看,公司市場份額的增加應該是有持續性的。
據記者了解,在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GIS競爭性談判采購項目中,平高電氣成為最大的贏家。分析人士預計,由于特高壓建設提速,平高電氣將從中分一杯羹。
風電受益
在新能源進入快速發展后,中國就存在新能源消納難的問題,除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能源資源與負荷中心呈逆向分布的基本格局更是其內在深層次原因。
目前,中國大規模風電、光伏基地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其中風電比重已經達到20%。但因風電大規模開發與當地消納能力不足的制約,加之跨區輸送通道建設滯后影響,我國在2011年和2012年曾出現嚴重的棄風限電問題,風電與光伏兩大新能源產業也陷入“寒冬”。
一位電力行業人士表示,要根本解決新能源并網、送出、消納問題,還要靠特高壓以及建立在特高壓網架基礎上的智能電網。近日,國家能源局召開的風電行業監測會議已提出,將對擬規劃建設的12條治霾跨區送電通道開展風電消納論證。
2月14日國家能源局印發了“十二五”第四批風電項目計劃,總裝機容量達到2760萬千瓦。其中,新疆地區共獲批304.5萬千瓦,位居第一。上述電力行業人士認為,新疆地區審批裝機量大增,主要因為哈密-鄭州特高壓線路的投運。
與新能源分布相似,我國煤炭資源與電力需求也極為不平衡。我國接近80%的煤炭資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同時,70%以上的能源需求卻集中在東中部,能源基地與負荷中心的距離在1000到3000公里,煤炭還要進行遠距離運輸。
由于大氣污染治理需要,我國正在大幅削減東部大城市的煤炭使用量,將大量火電廠轉移至中西部地區,未來將逐步改輸煤為輸電。
國家能源局也明確今年的工作重點除包括建設12條“西電東送”輸電通道,還要建設14個大型煤炭基地、9個大型煤電基地。
宛學智表示,特高壓線路建設對于火電而言是利好消息,火電企業能夠借此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西北地區煤炭基地、火電基地有望首先受益,之前被熱炒的“蒙西窩電”有望得到根本解決,電力跨區域調配工作也會取得實質性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