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報道,由于經濟快速發展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從2008年起,山東開始出現供電缺口。為保障用電安全和減少資源消耗,山東大力推動外電入魯工程建設,每年跨區域、跨電網引入500億度的清潔電力,有效緩解了山東電力緊張局面。
在夏季用電最高峰,拉閘限電曾讓一些能耗大戶心有余悸。吃過苦頭的濰坊浩泰機械公司,這兩年卻沒再為停電發愁。
濰坊浩泰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承迎:“這幾年電力部門給我們充足的電源,發展也是比較迅速,現在年產值達到了六個億以上,今年我們產值爭取達到八個億!
千里之外的寧夏,一批剛豎起來的風機,在賀蘭山山風的推動下有力地轉動。寧夏是一個電力充足的省份,對風電的需求并不大,但這些風機的產能卻被寧夏電網全部消納了。
國網寧夏電力公司調控中心副總工程師孫小湘:“新能源的總裝機容量是477萬千瓦,占寧夏總裝機容量的21.5%,是寧夏電網的第二大主力電源!
消納掉寧夏風電的,其實是東部沿海像濰坊浩泰這樣的眾多山東企業。連接兩地供需的,就是這條超高壓輸電線路。從2005年開始,山東先后建成銀東直流、黃濱雙線、辛聊雙線三條超高壓輸電通道,像三條動脈,把寧夏、華北等地來的火電、風電、水電,源源不斷地輸入山東。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規劃一處處長牟宏:“山東最高用電負荷超過6000萬千瓦,外電入魯750萬千瓦,山東每用的10度電中,就有1度是從省外來的!
改運煤為輸電,外電入魯也緩解了山東的環境壓力。2013年,山東接納的省外來電相當于節約了2000萬噸原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700萬噸。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規劃一處處長牟宏:“節約下來的煤態相當于每天向山東運輸了14列車。”
按照計劃,今年,山東還將全力推動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到濟南,靖邊到濰坊,呼盟到青州等三條特高壓線路的建設,力爭到2020年前,能從外省得到3200萬千瓦以上的電力支持。
山東省經信委電力處劉學軍:“山東火電裝機占到全省裝機的九成以上,而山東用能總目標是2017年比2012年減少2000萬噸煤炭消耗,既要保持經濟增長,還要控制能源消耗,通過外電入魯,實際上是個有效的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