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市將加快能源結構調整,人工煤氣淘汰步伐更加迅疾。在上海居民能源結構中,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所占的比重將越來越大,以減少霧霾,確保更多藍天白云。
據上海市有關部門透露,今年下半年,位于上海市區金沙江路上的3座“煤氣包”將開始拆除。到明年年底,市內的“煤氣包”將全部拆除,“煤氣包”將塵封在市民的記憶中。
近年來,人工煤氣淘汰步伐逐步加快,呈現出良好態勢: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天然氣用戶已達550萬戶,人工煤氣用戶則降至33萬戶,其他還有逾200萬戶液化氣用戶。清潔能源用戶占大多數。
煤氣包也有輝煌的過去
“煤氣包”的學名叫“煤氣儲氣柜”,用高50米~60米、直徑50米的鋼質圓柱形建筑,儲存大量的人工煤氣。
上海第一座“煤氣包”建于1864年,容量為1700立方米,最早的用戶不足100戶。“煤氣包”的大擴容始于上世紀70年代人工煤氣開始規;茝V時,上海最多建有22座,在高層建筑鮮見的年代一度成為城市地標。比如位于市中心蘇州河旁西藏中路的那座“煤氣包”,曾吸引了無數市民游客駐足觀看,著實輝煌過一陣。不僅如此,“煤氣包”還見證了城市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上世紀60年代,大多數上海市民家里燒的還是煤球爐。從上世紀70年代起,上海開始大規模普及人工煤氣,“煤氣包”便“閃亮登場”,成為居民供氣的“主角”。到了上世紀90年代,用上人工煤氣的家庭已達237萬戶,全市人工煤氣供應量達18.7億立方米,最高煤氣日用量超過800萬立方米,基本告別了煤球爐。
清潔天然氣成替代物
好景不長,人工煤氣也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上世紀末,天然氣開始粉墨登場。天然氣作為一種潔凈環保的優質能源,備受推崇。它幾乎不含硫、粉塵和其他有害物質,能減少近100%的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量,減少6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50%的氮氧化合物排放量,能從源頭上改善城市環境質量。而且天然氣熱值是煤氣熱值的2.5倍,燃燒效率更高。 上海市民也十分接納天然氣。年逾六旬的謝韋興是浦東本地居民,1999年4月他家率先用上了天然氣。他清楚地記得,以前用人工煤氣燒開一壺水大約需要10分鐘。用天然氣后,只要約4分鐘。不僅如此,家里改用天然氣后,燃氣灶具、熱水器等也進行了改裝,加了熄火保護裝置,使用更安全了。
隨后,上海市開始逐步推進人工煤氣轉換天然氣。一系列數字可以明顯地反映這一進程:1999年,上海市天然氣供應量為1.1億立方米,到2004年已增至10.7億立方米,2006年突破20億立方米。去年,這一數字則達到68.1億立方米。近10年增長了近6倍。這清楚表明了上海居民能源結構經歷了一次大調整,符合能源清潔化的大趨勢。
城市印記能否以適當形式保留
2011年,為市民服務了26年的浦東楊高路儲氣柜成為全市首個被拆除的“煤氣包”。截至目前,上海市已先后拆除了西藏中路等處共7座“煤氣包”。 據上海市北燃氣銷售公司副總經理俞群援透露,之所以要拆除“煤氣包”,一方面是因為2015年年底人工煤氣將退出上海,被清潔的天然氣全面取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這些“煤氣包”基本上無法改造或者再利用。
但也有人對此表示惋惜。有市民表示,“煤氣包”作為城市發展的一個印記,能否以適當的形式加以保留,而不是全部一拆了之。據記者了解, 目前全市仍存有14座“煤氣包”,其中位于金沙江路的3座“煤氣包”已確定將要拆除。上海市北燃氣銷售公司相關人員表示,其余11座將被保留下來,它不僅是城市發展的“印記”,還將繼續承擔儲備天然氣以及區域調峰和小時調峰作用!安贿^那時‘煤氣包’肚子里沒有煤氣,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氣,它的名字也會被更名為‘天然氣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