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油氣煤炭 >> 正文
伊朗向西方國家敞開石油投資大門 重振本國石油工業
來源:人民網 時間:2013-12-10 20:18:31 用手機瀏覽

  “伊朗向西方國家敞開石油投資的大門,主要還是為了重振本國的石油工業,促進經濟的發展。而石油,恰恰是這個資源大國一直倚重的最重要外匯來源。”

  12月9日,有消息援引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的報道稱,美國國會警告國際石油企業,“就目前情況來看,投資伊朗石油業為時尚早,或會遭受經濟損失”。

  資料顯示,伊朗擁有全球第四大已探明石油儲量,且大多可以廉價開采。同時,伊朗還擁有全球最大的已探明天然氣儲量,占全球總儲量的18%左右。

  據英國《金融時報》的資料,上世紀90年代,首次擔任伊朗石油部長的納姆達爾•贊加內曾在美國堅持對伊朗發起制裁的情況下,仍說服了法國道達爾、荷蘭皇家殼牌、意大利埃尼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重量級石油公司投資于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

  近日,隨著伊朗新政府與西方國家就伊核問題取得了實質性進展,2012年被歐盟和美國長期封鎖的伊朗石油業似乎正重新迎來發展良機。此前在11月24日,伊朗與核問題六方達成初步協議,伊朗承諾限制鈾濃縮活動,換取對其放松約70億美元制裁。

  據外媒披露,借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議的契機,荷蘭、意大利及澳大利亞的石油大亨分別會見了伊朗官員,以尋求制裁解除之后的合作機會。甚至有消息稱,今年第二次擔任伊朗石油部長的贊加內12月4日點名提到了7家西方石油企業,并稱“如果國際制裁解除,希望這些企業回到伊朗,且將于明年4月出臺大致的投資條款”。

  贊加內稱,這7家企業分別來自法國、荷蘭、英國等,不包括美國。不過,按法國媒體的說法,伊朗石油部長于當地時間12月4日在維也納表示,“伊朗并未對美國石油商設定任何限制”。這意味著,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美國企業同樣有機會在伊朗尋求石油機遇。

  《金融時報》11月下旬的說法是,伊朗政府正在重新評估石油合同條款,并打算用一種服務合同取代此前不受歡迎的石油回購協議。該報道援引贊加內的話稱,“受到西方石油公司青睞的產量分成協議眼下不在伊朗的考慮范圍之內,但伊朗打算拿出一些比其鄰國更優惠的條款。”

  與此同時,贊加內對《金融時報》強調,“在與幾個大國就核項目達成全面和解,讓眼下伊朗受到的制裁得到徹底解除前,伊朗不會簽署任何能源協議!

  在分析人士看來,伊朗向西方國家敞開石油投資的大門,主要還是為了重振本國的石油工業,促進經濟的發展。而石油,恰恰是這個資源大國一直倚重的最重要外匯來源。

  事實上,12月9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對外發出了伊朗回暖的信心——伊朗與伊核問題六方11月簽署的臨時協議已經提振了伊朗的經濟,“達成伊核協議后,投資者開始重拾對伊朗商業和股票交易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中國油氣企業來說,伊朗對外發出的“信號”也值得關注。知名軍事專家宋曉軍在實名認證的微博中說,伊朗恢復經濟需要約1500億-3000億美元,“以伊朗的油氣資源和8000萬人的商品市場,能接這個盤子的只有中國”。

  不過,中國企業仍不得不面臨在伊朗的地緣政治風險。去年,一度有消息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退出了伊朗南帕爾斯天然氣田第11期開發項目,但這并未得到官方層面的回應和證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伊朗當前原油出口量為150萬桶/天
伊媒:中方與伊朗商談今年原油進口問題
美國暫時解除對中印等國進口伊朗石油禁令
伊朗接管俄建布什爾核電站 外界最關注其安全性
墨西哥總統提議向私企開放石油工業
國際能源署:全球油市正經歷“供應沖擊”
伊朗歐盟“石油戰”擾亂油市 國內成品油價“抬頭”?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