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航母級” 大宗商品期貨動力煤期貨自9月26日掛牌交易以來,市場交易極為活躍,在成交量和持倉量均實現了“開門紅”。截至11月1日,動力煤主力合約TC1401收盤559元/噸,較首日開盤價格525.4元/噸,上漲了33.6元/噸,漲幅6.39%。一路走強和保持繼續上漲之勢的動力煤期貨,對處于低谷卻又無可奈何的多數煤炭企業來說似乎是一顆“九轉回神丹”,十月份的煤炭市場呈現出了“其樂融融”的和諧氛圍。但是這個期貨界的“寵兒”到底能在寒冷的煤市中“紅”多久?是曇花一現還是一路高歌?筆者認為動力煤期貨無疑為處于市場化改革“陣痛”中的煤炭企業創造出一條全新的銷售渠道和規避風險的模式,但長期來看,由于市場宏觀經濟和煤炭整體需求的限制,動力煤期貨對于整體煤炭價格沖擊有限。
不可否認,此次動力煤期貨的上市給國內煤炭市場帶來的更多是積極的信號,且上市之后期價的持續攀升以及由此帶動的動力煤現貨市場的止跌企穩也都讓動力煤期貨的積極意義得到了印證。此番煤炭價格的上漲看似與動力煤期貨的上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是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不盡其然。在動力煤上市前兩日,大型煤炭企業紛紛提價,更像是在為動力煤期貨上市捧場而有意打造的“和諧”氛圍。其次,動力煤上市恰逢我國火電企業和各個港口填補庫存的階段,煤炭價格的下跌,讓火電企業得到更多的盈利。此時火電企業的庫存都所剩不多,為了迎接年底的用煤高峰期,火電企業都在補充庫存,需求量的增加是煤價上漲的直接因素。由此可見,此次動力煤期貨的“開門紅”以及現貨煤價的短期上升有著一定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
其次,再來看動力煤期貨所在的宏觀經濟大環境。2013年,在工業方面值得關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產能過剩,產能過剩成為了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必須解決的重大難題,在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需要大量投資的背景下,治理產能過剩有較大的挑戰性。此外,環保政策的打壓也使得煤企成為眾矢之的。所以煤炭期貨雖然紅紅火火,但這并不意味著煤炭產業已經熬過十年黃金期結束后的首個寒冬,煤炭產業面臨的市場供需總量寬松、結構性過剩的態勢并未發生根本改變,動力煤期貨還缺乏需求面的強力支撐,漲價難以持久。
同時,我們也應注意,雖然動力煤期貨在前期利好形勢下維持上行,但市場的培育和發展仍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受經濟增長、流通體制改革、上下游景氣度、運輸能力等復雜因素影響,動力煤價格波動頻繁、幅度較大。從當前市場的表現來看,近一年多深受煤價不斷下調而苦不堪言的煤炭生產企業和享受低煤價待遇的電力企業,大多處于觀望的狀態,并未有效參與進來。煤企在參與中也應保持謹慎態度,不應一味盲從。
雖如此,此時煤價的反彈對于煤企來說終歸是好事情,煤企也應當把握好這次機會,做出適當的結構調整。在現階段,煤企首先要做的就是緊急收縮,控制成本。其次,要嘗試開發其他業務,隨時準備轉型。對于中小煤企的轉型,一是對于煤炭本身的業務的轉型。二是向非煤炭業務進行轉型。不過在轉型過程中還是以守為主,適當向外擴展,不能盲目地求快求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