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單純的沼氣灶燒水做飯轉變為沼氣“進棚入園”綜合利用,由家家戶戶建沼氣池轉變為集中建設大中型集中供氣沼氣工程,甘肅省正全力推進全省農村沼氣能源轉型發展。這是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全省農村能源協會2013年會暨秸稈能源化利用技術培訓會上獲悉的。
今年,全省農村能源行業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幸福新甘肅為目標,推進農村沼氣能源轉型。各市縣因地制宜開展了農村沼氣進棚入園試點示范,平涼市及涼州區、民樂縣、會寧縣等地在溫室大棚、果園中配套開展沼氣建設,拓展了沼氣、沼液、沼渣“三沼”綜合利用技術,打造施用沼肥優質農產品品牌,促進農民增收,全省已有5000多農戶實現了農村沼氣“三沼”綜合利用。
永靖縣農作物面積37萬畝,年產農作物秸稈26萬噸,通過“三沼”綜合利用,群眾賣玉米秸稈每畝可增收300元,或兌換成秸稈固成型燃料取暖,可節省買煤炭費用500元,用沼液、沼渣還田,打造了“劉家峽”牌無公害蔬菜。
甘肅省從大產業、大生態、大農村的角度,加快發展大中型沼氣工程,讓農村沼氣集中供氣進萬村、入萬戶,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村沼氣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讓農民得實惠。
瓜州縣南岔鎮七工村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作為甘肅省第一家大型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由中央投資180萬元、地方配套113萬元于2011年建成,2012年經過驗收后投入使用,目前年消耗村里廢棄的棉花、玉米等農作物秸稈370噸,變廢為寶,轉化為清潔能源,年產沼氣54萬立方米,集中供氣298戶,占全村農戶的98%,實現了“一人燒火、全村做飯”。目前,全省已建成像這樣的6個秸稈等生物質能源的大中型農村沼氣集中供氣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