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工信部發布《光伏制造業規范條件》,給光伏行業未來發展上了一道“緊箍咒”。
除以“市場準入”規范產業發展之外,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工信部主導制定的《光伏行業兼并重組指導意見》也將于不久之后發布。
業內分析指出,對于整個光伏行業而言,市場準入+兼并重組,將大大提速此前進展遲緩的“去產能化”過程,行業進一步回暖將指日可待。眾多前兩年經受住產業嚴冬洗禮的優勢企業,特別是A股光伏板塊中擁有產能規模和技術優勢的龍頭公司,將進一步受益產業集中度提高。
政策力推兼并重組
工信部17日出臺的《光伏制造業規范條件》,與本月初的《征求意見稿》無大差別。其中,針對光伏硅片、電池組件等制造業各環節在生產規模、電池效率、能耗以及使用壽命等方面均進行了明確規定,未來不符合這些條件的新建或改擴建光伏制造業項目將受到嚴控。
市場分析普遍認為,此文件對于推動光伏制造業告別過去無序盲目擴張、避免產能過剩加重意義重大,通過引入“市場準入”機制,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而且,“市場準入”只是開始,政策后續更大的意圖則在于引導光伏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在產業規模增量控制的基礎上推進存量的深度整合。
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眾多企業對于落實兼并重組政策普遍動力不足,在他們看來,市場“優勝劣汰”準則將促使眾多中小企業自動退出市場。對于此種觀點,一位業內專家分析指出,目前的情況是優勢企業如果想繼續做大做強,除非未來擴張之路符合政策門檻,否則,其可選擇的路徑或許只有通過兼并重組中小企業來實現!皩τ诹觿萜髽I來說,將被市場倒逼加速退出,而對于優勢企業來說,其未來擴張之路將同樣受到政策倒逼!痹搶<曳Q。
據悉,工信部主導制定的《光伏行業兼并重組指導意見》目前已完成修訂,將于近期正式出臺。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目前國內一些龍頭光伏企業已在就產業整合事宜與相關決策部門溝通,未來一段時間,國內光伏制造業的主題詞將是“兼并重組”。
按照政策制定方的規劃目標,到“十二五”末,國內要形成1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3-5家年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光伏企業,3-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
“去產能化”全面提速
上述專家指出,在產能過剩陰影揮之不去的當下,市場準入和兼并重組最現實的利好無疑是加快光伏制造企業的去產能化進程。
工信部8月中旬發布的一項分析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電池組件產能超過40GW,占全球約67%。這一產能規模無論同比還是環比都未出現大的變化,這意味著過去一段時間行業寒冬倒逼下的光伏制造企業去產能化過程進展遲緩。
分析人士早已指出,光伏行業若要徹底走出低迷期,一個最大的標志就是產能過剩問題出現明顯改善,也即去產能化過程不斷推進下出現的市場供需相對平衡狀態。
上述專家稱,在政策不斷加碼下,未來,市場準入將導致光伏制造業產能規模擴張受到嚴控,而兼并重組也將加速中小企業的落后及無效產能加速退出,雙重動力影響下,整個光伏制造業的去產能化才可獲得實質性進展。
多家A股公司有望受益
具體到企業層面,市場準入和兼并重組無疑將促使行業優勢企業廣泛受益行業集中度提高,特別是具有產能規模優勢及技術實力支撐的龍頭企業。
目前,國內眾多一線光伏電池和組件廠商均遠赴海外上市,扎根A股市場的多以規模居中或者屬于科技型的光伏企業為主。在未來行業整合階段,A股有多少公司可從中獲益?
上述分析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即使按照企業規模劃分,相關A股上市公司中仍有一些公司可享受政策利好,例如海潤光伏、億晶光電、中利科技、東方日升和向日葵等公司的組件營業收入,相對于公司股本的彈性均較大,這一彈性體現的就是光伏組件出貨量的規模。此外,A股板塊還有一些規模雖不大但技術實力強的科技型光伏組件企業,如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和亞瑪頓等,也有望充分受益。
事實上,上述優勢公司除將受益國內市場集中度提高之外,也將在海外市場出口上取得優勢地位。不久前中歐光伏價格承諾談判達成的內容,8月6日起開始實施,這意味著未來國內光伏產品對歐出口將實行“配額”制。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配額制”的核心是將根據國內企業規模及技術實力劃線,這無疑將是對上述優勢公司的又一政策“紅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