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市公司2013年中報披露工作已基本收官。與往年同期電企的“疲軟”表現不同,今年上半年電力公司業績可謂全線飄紅,而煤炭上市公司業績卻因煤價下跌,幾乎“全軍覆沒”。受煤炭市場供過于求的影響,下半年煤價繼續下探幾成定局,煤炭企業如何扭轉乾坤,成為困擾企業、政府的難題。
煤企利潤大降難止頹勢
今年上半年,煤炭上市公司因煤價不斷下跌,業績堪憂。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42家煤炭上市公司中近30家凈利潤同比下跌超40%,32家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出現下滑。
其中,大同煤業、煤氣化的營收同比分別下降67.78%、43.41%。凈利潤方面,作為煤炭行業龍頭的中煤能源凈利潤同比下降43.41%、平莊能源凈利潤同比下降89.82%、國投新集凈利潤同比下降85.84%。兗州煤業更是在上半年創下23.97億元的巨虧,公司同時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將出現16.14億元的虧損。
在中證期貨首席分析師景川看來,煤炭價格下降是相關上市公司凈利潤下滑的主因。從表面上看,供給過剩帶來了原料成本的下降,但卻抵不過成品價格下跌對企業利潤的侵蝕。
據了解,2013年上半年,我國煤炭需求明顯放緩,進口煤大幅增加,庫存居高不下,企業經營壓力不斷增強,價格大幅下降,由此產生了全行業普遍經營困難的問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煤炭產量17.9億噸,同比下降3.7%;煤炭銷量17.5億噸,同比下降3.8%。
業內人士預計,下半年煤價還將繼續下探,預計下降8%左右。在此背景下,電力企業在與煤炭企業的價格談判中,話語權明顯增強。尤其是日前煤炭企業兩大風向標神華和中煤的大幅降價,加劇了煤市觀望情緒。
電企交出可喜答卷
與煤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往受困于高煤價的電力公司上半年終于得以翻身。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八成的電力上市公司都交出了可喜的答卷。
湖南發展作為第一家公布半年報的電力企業首先報喜: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44億元,凈利潤為1.03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22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3.47%、27.37%、29.41%;國電電力公布的2013年半年報也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4.07億元,同比增長6.39%,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29.59億元,同比上漲146.33%,半年報業績超出預期。除此之外,上海電力等多家公司業績也很“給力”。
從電力公司發布的中報來看,上市公司中報喜人的一個關鍵動力在于用煤成本的持續降低,二是來水改善和新機組投產提升水電業績。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煤炭價格不斷下跌,推升了火電企業的業績。這讓以往受困于高煤價的電力公司得以翻身了。在煤價持續低迷和來水相對充沛的背景下,電力行業高景氣度可期,電力類上市公司的靚麗業績有望貫穿2013年全年。
然而,下半年電力行業也將面臨兩大挑戰,除了用電量增速或有放緩,電價下調預期近日也有所升溫。
煤市短期難以“扭轉乾坤”
在全國煤炭“供大于求”的大環境下,煤炭價格下降已成定局,政策方面的救助也逐漸啟動。
日前,國務院宣布廢止《煤炭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加之此前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煤炭法,刪除涉及煤炭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的相關條文,煤炭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終于退出歷史舞臺。同時,還在法理上撤銷了對煤炭生產和貿易環節的管制。業界認為,這是政府出手干預的初步舉措。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在國務院簡政放權、煤炭市場化改革格局下,煤炭領域將得到松綁。但是在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產能過剩、煤炭利潤大幅縮水的背景下,這些政策恐難以拯救蕭條的煤炭市場。
對于下半年走勢,專家預計,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呈現前低后高態勢,城鎮化的加快推進、消費和出口的恢復性增長,以及基數因素為經濟保持穩定甚至小幅回升奠定了基礎,因此用電需求也將繼續增長。煤價持續走低和來水確定性較強依然會使電力公司業績保持樂觀,有助于資產負債表的持續改善。
而煤企方面,煤炭下游需求仍然疲軟,庫存水平較高,因此未來煤價仍將面臨一定的壓力,但由于市場對國內經濟三季度走勢偏好預期,煤炭市場需求有望在持續的弱行中探底,出現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