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最大的農貿市場新發地,每天產出菜幫子等果蔬垃圾200多噸,今后,這些垃圾將全部變成天然氣。昨天,記者從新發地市場了解到,新發地垃圾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10月將動工建設,明年年初投產。新引進的垃圾處理設施,將把菜幫子等變成天然氣,供應市場內500輛小型運輸車使用。
新發地是本市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全市70%的農副產品都來自這里。也正因為如此,新發地每天都要產生大量的菜幫子、爛水果等果蔬垃圾。2008年,新發地投資建設了垃圾處理廠,發酵果蔬垃圾加工有機肥,設計日處理能力150噸。但很快,市場的垃圾產量就超出了處理能力,達到日均200噸左右。
“我們跟豐臺區環衛部門聯系,幫我們把多出的垃圾運到填埋場埋了!毙掳l地垃圾處理廠負責人張金鎖告訴記者,填埋一方面要產生運輸費用,運輸的過程中還有污染,另外,填埋后更是對環境有污染,而且占用土地資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今年,新發地決定對垃圾處理廠進行升級改造。
改造工程最大的亮點,是不再發酵生產有機肥了,而是引進德青源的沼氣處理技術,先把果蔬垃圾加工成沼氣,再對沼氣進行提純,變成生物質天然氣,供應給區域內的小型運輸車輛使用。
“把菜幫子等果蔬垃圾加工成沼氣,這個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但把沼氣變成天然氣,目前全市只有德青源一家在做。”負責該項目的德青源相關負責人劉鵬告訴記者,沼氣中甲烷的含量約60%,采用德青源的技術提純以后,甲烷含量可以達到95%以上,比城市天然氣92%的標準還要高。此前,位于延慶縣松山腳下的德青源生態園采用該項技術,把雞糞、污水等養殖廢棄物和秸稈混合,加工成天然氣,供周邊村民炊事使用。
新發地項目預計投資4000萬元,一期工程今年10月動工,明年一二月份投產,日處理能力200噸,可產出天然氣5000多立方米。“市場里有500多輛小型運輸車,負責內部物流。新的垃圾處理廠產出的天然氣,主要供這些運輸車輛使用!睆埥疰i介紹,天然氣的價格僅是柴油的一半不到,使用天然氣,可以減少大氣污染,還能節省不少燃油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