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生物質能 >> 正文
“柴火”如何變“燃油” 技術不神秘難在商業化
來源:中新網 時間:2013-8-12 14:49:44 用手機瀏覽

  生物質燃油廠警衛森嚴

  昨日,在武漢未來科技城陽光凱迪非糧生物質燃油廠門口,鐵柵緊閉,警衛森嚴,機警的保安人員對進出人員嚴格盤查,毫不留情。

  本報記者試圖進入探訪,也被阻止。此前,記者申請特許進入,被凱迪方面婉言拒絕。凱迪對技術保密防護,幾乎達到極致。

  “這些保安人員經過專門的訓練,全部是退役的武警戰士”。凱迪一位內部人士透露,外人要進入廠區,必須得到陳義龍董事長親自批準,而且不允許攜帶任何帶儲存功能的電子設備,更不許拍照攝像,手機信號也被屏蔽。

  這位內部人士爆料,如果只是在外圍走一走,看一看,就行了。如果是進入核心生產區,還必須簽訂保密協議。

  內部人員也很少知道里面的秘密

  據說,即使是燃油廠的內部員工,都有嚴格的門禁和監控系統,多達十余道防線。即使是陽光凱迪內部的其他人員,也很少有人知道里面的秘密。

  今年4月,一位部委領導帶著一個專家團到漢,希望能直奔生產基地,竟遭陳義龍拒絕。在湖北省相關部門協調下,基地最終敞開大門,只是周圍1.5公里范圍人員清空,參觀人員全部簽署了保密協議。

  陽光凱迪稱,這種“不透明”是不得已為之,目前“柴變油”在全球都是最領先技術,必須嚴格保密,在一些關鍵技術上,企業甚至不敢申請專利。

  會不會是另一個“水變油”笑話?

  由于技術高度保密,不公開,因此社會上很多人對凱迪“柴變油”項目抱著懷疑態度,甚至有人質疑會不會是另一個“水變油”笑話?

  事實上,這個高度封閉的廠區,只對外界公眾開放了2次。第一次是今年元月份,首條萬噸生物質燃油生產線成功投產,部分領導和媒體記者被允許進廠。第二次是凱迪電力6月28日股東大會。為了證明生物質燃油技術并不是“紙上談兵”,邀請媒體和少數股東參觀了生物質燃油廠。

  即使這樣,所有參觀人員也只能看到生產線的入口和出口,以及從取樣口采集的柴油、石蠟油和生物質輕油。有投資者表示:“只看到了生產線入口和出口,具體如何將秸稈變成油,還是云里霧里”。

  一位本報隨行記者寫了一段詳細回憶:干料棚內碼著兩堆干燥木屑,一臺大鏟車將它們送進喇叭形投料口,由傳送帶拉到20多米高的汽化塔,分解為含碳、氫的氣體,送到橢圓形的大儲存器,即汽柜進行穩定,再經管道送到48米高的合成塔,在催化劑作用下,形成與燃油相似的碳氫化合物。從送料到出油,整個過程不超過10分鐘。這些油很像自來水,但顯得較黏稠,用這種油點燃火把,頓時升起一股白煙,氣味類似燒枯的樹葉。

  “柴變油”的技術原理并不神秘

  陳義龍這樣透露“柴火變油”秘密:植物分子是由碳和氫構成,與化石石油的分子結構一樣,因此將秸稈等植物變成油,只需將分子進行重新排列組合。

  柴火被收集,自然晾干蒸發水分,粉碎成小顆粒送到煉油廠。在專用氣化爐里,這些柴火顆粒會通過化學熱分解成氣態,并最終在催化劑作用下合成為液化油品混合物,再通過物理方法,分離出航空煤油、汽油和柴油。

  對此,一位凱迪內部人士介紹,“柴變油”的技術原理并不神秘,在實驗室就很容易制造出來。最關鍵的核心技術,就是如何進行大規模的商業化生產,生產線的成套的生產設備和組裝結構,這類商業化技術才是最神秘的,這也是凱迪不允許隨便參觀的真正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陽光凱迪受關注 生物質燃油合作走出國門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