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盟委員會正式批準中歐光伏貿易爭端的“價格承諾”協議后,該協議于8月6日開始實施。有德國媒體指出,以德國為龍頭的歐盟光伏業是否真能從這一協議受惠,尚在未定之數。德國及歐盟的光伏產業與中國同行競爭迄今失利的最終原因還在自身,努力在技術上保持領先地位,才是生存下去的關鍵。
據德國之聲網站8月7日報道,《南德意志報》發表短評文章稱,德國及歐盟的光伏產業與中國同行競爭迄今失利的最終原因還在自身,努力在技術上保持領先地位,才是生存下去的關鍵。
“以其現有的形式,德國生產商們不論如何都難以生存下去。海灣地區的酋長們或來自紐約的風險基金對國家和地區感受的諒解不會超過對巨大債務的憂慮。精于計算的基金會經理們會自問,在亞洲規模大得多、設備更新的工廠生產成本更低,又有何必要在薩克森和勃蘭登堡州建廠?他們更關心的不是廠房,而是品牌、技術和德國的員工,—所有同大型太陽能電廠的計劃有關的一切,”文章稱。
《南德意志報》還稱,但有一點是清楚的,即光伏業遠未奄奄一息,相反,相關技術還處在其真正獲得突破的前夜,F在,在德國和許多其它國家,技術正快速向前發展。德國生產商們必須徹底轉變,集中開發高技術,潛心關注發明創造。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同中國進行的圍繞綠色未來的這場戰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