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電力電網 >> 正文
高溫下“電荒”不再 業內稱反映宏觀經濟不景氣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13-8-6 16:02:14 用手機瀏覽

  7月30日下午,在熱浪的蒸騰中,北京市的電網最大負荷創下歷史新高。按照預案,一旦電網最大負荷超過最大承受能力,就會對一些企業限電!氨臼袝簳r用不到拉閘限電措施!睂Υ,北京市電力公司表示。

  查閱各地新聞,此類表態并不鮮見。安徽、江西等省市電力公司近期紛紛表示今夏不“拉閘限電”。

  7月以來,我國多地出現35℃以上持續高溫天氣,居民生活用電持續攀升。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迎峰度夏期間,“電荒”并未“如期上演”。往年在“電荒”中叫苦的企業今年無聲無息。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2496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1%,增速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其中,第二產業用電量的同比增速低于全社會用電量。

  工業用電量低迷拖累整體電力增速。用電量是反映經濟形勢的重要指標。沒有“電荒”,則是目前經濟形勢的展現。

  高溫下“電荒”不再

  以往在盛夏開始前,“電荒”就會在部分地區出現,有些地區甚至不得不拉閘限電。

  “近兩個月用電量較前幾個月大約有10%的增長,主要是為工人防暑降溫!毖睾R患倚⌒图庸て髽I的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

  7月以來,我國多地出現35℃以上持續高溫天氣,不少地區拉響了高溫紅色或橙色警報,截至7月29日,南方共有43個縣市日最高氣溫超過40攝氏度。

  在以往的年份里,盛夏開始前,“電荒”就會在部分地區出現,有些地區甚至不得不拉閘限電。

  2011年5月,浙江、江西、湖南、重慶、陜西等多省市就接連出現過百萬千瓦用電缺口,當時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曾發出預警,在迎峰度夏期間,電力供應缺口會進一步擴大至3000萬千瓦左右。

  與往年不同的是,盡管居民用電不斷攀升,今年夏季高溫之時,“電荒”卻并未再次如期而至。

  “今年我們這兒的用電量總體穩定,可能部分范圍也存在過負荷現象,主要是由于夏季居民用電太多,那個范圍內的電網建設沒跟上。跟‘電荒’沒關系。電是充足的,只是供不過去!睎|部某市一位電力人士表示。

  工業用電方面就更顯得充裕。

  “往年這時候,至少也要收到兩次‘限電通知’了。今年還沒限過!崩钕荚诮饕患抑圃炱髽I工作,在她的印象中,前幾年每到盛夏,供電部門都會給公司發來“限電通知”。

  山東省一家生產醫藥玻璃的公司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2010年和2011年期間用電緊張,均遭遇過限電,但去年跟今年就沒有這種情況了,用電都比較寬裕!

  “前幾年遇到用電緊張,都會去找電力企業協商,因為我們是地方支柱產業,對經濟貢獻大,協商后會保證我們公司的供電,不至于影響到生產,但這個過程中需要做大量的說服工作。”沿海地區一家大型化工上市公司的董秘說,這兩年沒有出現用電緊張的情況,不需要再做這樣的工作了。

  工業用電量低增

  今年上半年第二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4.9%,低于全社會用電量的同比增速。

  “2011年之后,我們這里就基本沒有出現電荒了。一方面是上了特高壓電網,供電充足了;另一方面我們市里的用電量增速出現下滑,前幾年每年增速能達到9%,今年也就是5%左右。”上述電力人士介紹。

  事實上,從全國范圍來看,今年居民生活用電量與第三產業用電量相比全社會用電總量的增速并不慢。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緩慢,同比增長5.1%,增速比去年同期低0.4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的用電量增速則快得多。上半年同比增長9.3%。而居民生活用電量增速先低后高,上半年同比增長3.9%,為近年來的較低增長水平,但6月份增速已回升至9.3%。

  “在普遍高溫的情況下,生活用電出現比較快的增長。那么用電量的增速下降主要是與工業用電下降有關!鄙赉y萬國首席經濟學家李慧勇說。

  今年上半年第二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4.9%,低于全社會用電量的同比增速。第二產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73.8%。在中國,第二產業主要是工業和建筑業。

  中金公司在報告中指出,工業用電量低迷且不穩定是拖累整體電量增速低迷的主因。

  “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用電負荷很高,用電供需基本處于平衡狀態。到了夏天的用電高峰,用電量大了會打破暫時的平衡,帶來電荒和限電!睆B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據中電聯預測,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受高溫天氣等影響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將有較大回升。

  盡管如此,林伯強認為,今年不會出現電荒了,因為工業用電量增速低,而工業用電占全社會用電的比例達到七成,居民用電量上升彌補不了工業用電的下滑。

  李慧勇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他表示,之所以出現電荒,是因為在經濟高速運轉時,電力供需基本平衡,而突然出現異常高溫后,生活用電大幅增加打破平衡所導致的。在經濟低迷的狀態下,電力比較富余,即使居民用電大幅增加,也不足以導致電荒。

  調結構見成效?

  在中電聯看來,工業用電增速有所下降,是因為高耗能行業的影響力在下降。

  中電聯7月底發布的《2013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中稱,化學原料及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增速低于工業用電增速,工業用電增速低于第二產業增速,第二產業用電增速低于全社會用電增速。

  中電聯認為,高耗能行業用電增速回落,反映出我國在調結構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此前,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發布一季度經濟數據時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說,用電量跟工業經濟增長之間有比較密切的關系,但是這個關系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工業內部的結構及其產品結構,以及能源使用的技術創新的程度。

  盛來運說,一季度幾大高耗能重工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比去年同期下降,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5%,這說明能源的使用效率在提高。

  盛來運不否認高耗能行業的回落與經濟下行有關。他認為,從過去多年的經驗來看,在經濟下行期往往是高耗能行業的增速最先回落,而且下降的幅度更大,因為高耗能是用電大戶,這樣帶動電力的回落幅度更大。

  將工業用電增速下滑歸因于高耗能行業影響力下滑,林伯強并不同意。他說,雖然長期而言,產業結構調整后,用電量與GDP的關系會有所變化,但產業結構調整是個長期過程,用電量增速現在降低是個點,用過程與點做對比不具有可比性。

  李慧勇也表示,除了經濟增速的影響外,在產業結構變革期,比如高耗能的重工業減少,用電量也會有一個明顯的下跌,但實際上,目前工業結構并沒有那么明顯的變化。

  反映宏觀經濟不景氣

  經濟下滑導致用電量增速低位徘徊成為研究機構的一致共識。某種意義上,用電量的指標比GDP要準確。

  長江證券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用電增速呈現低位徘徊趨勢,而低位徘徊的用電增速反映了宏觀經濟的弱勢運行格局。

  經濟下滑導致用電量增速低位徘徊成為研究機構的一致共識。廣證恒生咨詢也稱,用電量增速下滑表明當前工業復蘇仍不穩定,存在下行風險。

  “今年用電量明顯感覺比往年少了,少了差不多四成。其實從去年開始用電就不多了,今年就更少了。主要是今年經濟大環境不好,公司不好做,訂單少,接不到活兒,用電就少了。放訂單的廠效益也不好!睎|部一家生產機械零件的公司老板告訴新京報記者。

  林伯強說,上半年用電量數據反映出來經濟不好。用電量是宏觀經濟形勢一個非常準確的判斷指標。GDP有時會出現所有省份的數據加起來超過全國GDP數據的情況,從這個意義上說,用電量的指標比GDP要準確。

  他表示,經濟狀況不好的時候,包括高耗能重工業在內的工業增速會出現下降,用電量就會減少。

  近幾年用電量與GDP的數據對比也印證了這個問題。中金公司在其7月中旬發布的報告中對比了2005年-2013年上半年的全社會電力消費增速與GDP增速的對比。

  數據顯示,2005年-2007年三年中,GDP增速均保持在11%以上,相應的全社會電力消費增速在13%以上;2008年-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GDP增速降至9%左右,而同時期電力消費增速為5%-7%。

  2010年-2011年,在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我國GDP增速再次達到10%左右,電力消費增速則為12%以上;但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陷入不景氣,GDP增速降到8%以下,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僅為7.6%,電力消費增速更是低到5%左右。

  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2010年末,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推出了一項用于評估中國GDP增長量的新指標——克強指數(Li keqiang index)。這個以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的名字命名的指數,是三種經濟指標:耗電量、鐵路運貨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的結合。

  《經濟學人》認為,“克強指數”比官方GDP更能反映中國經濟的現實狀況。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曾用包括用電量在內指標模擬“克強指數”,結果顯示,用電量等反映實體經濟活力的數據表現疲弱,中國經濟總體仍然處于歷史較低水平,表明經濟的內生性增長動力整體仍顯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青海工業用電持續增長正四處購電補缺口
10月工業用電同比增8.5% 四季度經濟將繼續向好
我國前5月用電量僅增4.9% 經濟結構優化綠了GDP
“十二五”期間中國電力需求結構將發生明顯變化
11月廣東東莞工業用電或“開六停一”
中國未來電力供需不容樂觀 工業用電持續快增
工信部:關于做好工業領域電力需求管理工作意見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