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等多部門與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達成合作,試驗將餐廚廢棄油脂(俗稱地溝油)生產出的生物柴油用于公交車輔助能源,預計到2014年在上海1000輛公交車上應用。
昨日下午,市食安辦、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同濟大學汽車學院、上海市華誼集團技術研究院等六部門在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舉行“上海市餐廚廢棄油脂循環利用六方合作協議簽署儀式”,根據六方合作協議,“地溝油”將成為上海公交車的輔助能源。
據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汽車發動機設計研究所所長樓狄明介紹,從2005年開始,其團隊展開了相關課題研究。研究發現,10%生物柴油混合90%石化柴油的混合燃料,可以在車用發動機不做任何改動的情況下使用,對于發動機的動力性、經濟性、耐久性等指標基本沒有什么影響,但生物柴油含氧,氮氧化物的排放略有增加,但“基本感覺不到這個變化”。
樓狄明透露,這種含有地溝油的混合燃料曾在上海3輛柴油公交車和50輛柴油出租車上試用,累計行駛1260余萬公里,“基本沒有問題”。
“地溝油成分復雜,如何轉化成生物柴油,運用到實踐中去很重要。 ”上海市食安辦副主任顧振華表示。據介紹,上海進入正規末端處置企業的餐廚廢棄油脂量由2011年上半年的日均不到20噸提高到現在的日均70噸。但目前上海兩家餐廚廢棄油脂末端處置企業的處置水平還不高、生產出的生物柴油質量不夠穩定,附加值較低,還不能完全用于車輛。
據透露,到 2014年上海將有1000輛公交車“喝”上含有餐廚廢棄油的生物柴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