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油氣煤炭 >> 正文
進口煤限令暫被擱淺 低卡煤進口并非“洪水猛獸”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13-7-5 12:36:41 用手機瀏覽

  低卡煤進口并非“洪水猛獸”

  業內專家稱,要提升國內煤炭企業競爭力應致力于減少流通環節成本,而非對進口煤設置壁壘

  近日,有媒體報道,遭到五大電力集團聯名反對的《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最終擱淺。國家能源局決定暫不出臺有關進口煤的限制政策。

  據悉,上述“征求意見稿”涉及規范商品煤質量管理和流通秩序,提高商品煤質量,促進煤炭清潔利用等方面內容。而這些內容被業內解讀為限制低卡高硫煤進口的“進口煤限令”。

  “征求意見稿”剛一出臺,立刻引起各大火電企業的強烈反對。同時,業內專家對于這一煤炭“救市”方案也普遍不看好。

  煤炭營銷專家李朝林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就不該出臺這樣的“進口煤限令”,遭到擱淺是正常的。

  限制進口違背市場規律

  在李朝林看來,要提升國內煤炭企業的競爭力應致力于減少流通環節增加成本,而不應該對進口煤設置壁壘,這違反市場經濟的規律。

  李朝林認為,目前國內很多煤炭企業的技術水平并不比國外企業差,之所以國內煤炭競爭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流通環節,加在煤炭企業頭上的煤炭資源稅等各種稅費,以及國內高昂的運輸成本讓我國煤炭的競爭力喪失殆盡。

  另外,用所謂環保的名義限制“劣質煤”進口的邏輯是可笑的。有分析人士評論稱,無論來自美國的“高硫煤”還是來自東南亞的“低卡煤”,由于發熱量等因素,根本就不可能不經摻配就投爐使用。國內典型的電廠鍋爐單燒神華煤都會出現結焦問題,何況于揮發分高出40%的印尼煤與發熱量接近7000大卡的美國煤。既然要摻配,入爐煤炭指標就可以調整。國內電廠脫硫脫硝的技術水平目前已達相當高的程度,只要發熱量在4500至5300大卡,全硫低于1%,煙氣排放不超標是有保障的。

  進口低卡煤必不可少

  雖然進口煤來勢洶洶,對國內煤炭市場造成巨大沖擊,更加劇了國內煤炭“產能過!钡氖袌龈窬;但進口煤并非“洪水猛獸”,有業內人士稱,進口煤對于國內電煤價格市場化改革、增強國內煤企的國際競爭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李朝林也認為,適當進口低卡煤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是有好處的,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特別是推動東南沿海地區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李朝林近日撰文分析稱,首先,配煤需要進口低卡煤。為了配煤,既需要有優質煤,也需要有劣質煤,低卡煤自然成了必不可少的配煤品種。其次,降耗需要進口低卡煤。為了控制日趨增加的發電成本,降低電力生產消耗,就要采購性價比最合適的低卡低價的進口煤炭。再次,生產需要進口低卡煤。在國內低卡煤炭供應無法滿足的情況下,這就需要進口低卡煤炭,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等企業的燃料消耗需要。第四,配置資源需要低卡煤。從煤炭資源來說,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優質煤炭資源量總是有限的,劣質煤炭資源量畢竟占有絕對優勢的比重。

  進口煤價格優勢逐漸減弱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我國累計進口各種煤炭(包括褐煤)13617萬噸,同比增長20.7%。分煤種看,1月-5月,除了無煙煤進口量同比下降8.1%之外,其他煤種進口量均保持大幅增長勢頭。其中,煉焦煤同比增長44.4%,煙煤、其他煤和褐煤等動力用煤進口量合計同比增長21.3%。

  在國內需求持續疲軟的情況下,無論是煉焦煤還是動力煤,進口煤的大幅增長均給國內煤價帶來較大壓力。

  當然,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今年前5個月內,全國煤炭進口量雖然保持持續增長,但增幅在逐步收窄。據海關統計,今年1月-5月煤炭進口13617萬噸,增幅同比回落46.9個百分點,其中4月、5月增幅分別回落75.3個百分點和56.7個百分點。

  李朝林認為,長期以來國內煤炭與進口煤炭的價格“倒掛”,讓進口煤炭貿易商賺得“盆滿缽滿”;然而,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煤炭價格“跌跌不休”,跌幅已經超過20%,讓國產煤與進口煤之間的價差越來越;進口的利潤空間在不斷收窄,進口煤貿易商的動力沒有原來那么充足了。

  此外,李朝林解釋,“進口煤禁令”傳出后雖未最終落地,但已影響到火電企業的采購心理,這對進口煤的采購會產生一定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2014我國進口煤炭2.9億噸下滑10.9%
進口煤數量或銳減 煤碳企業脫困仍難
零關稅取消澳煤最“受傷” 利好國內煤企“長協”定價權
湛江市今年一季度進口煤達43.7萬噸
蒙古國擬20年對華供煤10億噸 國內煤企再承壓
泰州港進口煤炭量在上半年傳統淡季迎來開門紅
上海電力2014年發電量目標為363.85億千瓦時
去年3.3億噸進口煤再創新高 政策限制難影響進口量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