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的投產周期長達18個月左右,與下游產能錯配而導致的供需緊張也直接誘發了近兩年舉世矚目的光伏漲價潮。
12月最后一周,多晶硅價格繼續下跌,硅業分會數據,市場成交最低價221元/kg,較今年制高點276元/kg降低19.9%。
與此同時,合盛硅業、信義光能&信義玻璃、江蘇陽光集團等紛紛投擲出以10萬噸起步的多晶硅擴產計劃。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統計,2020年至今,多晶硅新增產能規劃已超200萬噸。
多晶硅價格拐點來了嗎?
擁硅為王
作為光伏制造上游最重要的原材料,多晶硅的投產周期長達18個月左右,與下游產能錯配而導致的供需緊張也直接誘發了近兩年舉世矚目的光伏漲價潮。
僅就單晶硅用料,2020年價格上漲14%,2021年至今價格飆升181%。為適配下游產能,多晶硅的產能擴張大幕也就此拉開。
而擴產大軍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即傳統多晶硅巨頭。根據多晶硅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數據,2020年全球多晶硅產量約52萬噸,前十企業產量占比94%。
在全球前十多晶硅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七席。這七大主導企業在2020~2021年紛紛宣布大規模擴產計劃,規劃產能超140GW。其中永祥新能源二期5.1萬噸高純晶硅項目于11月正式運行投產,疊加已有的8萬噸產能,以及年底前永祥云南保山基地一期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的如期投產,屆時通威高純晶硅產能將超過18萬噸。新疆大全年產3.5萬噸多晶硅項目也于12月6日開始投產運行。
值得重視的是,在上述多晶硅巨頭的擴產中,隆基、晶科、天合、晶澳、上機數控等硅片、組件企業紛紛參與其中,這也構成兇猛漲價潮下制造企業“保料”的獨特風景線。
另一支擴產大軍則為新進入者。僅12月份,合盛硅業、信義光能&信義玻璃、江蘇陽光集團3家企業宣布進軍多晶硅,規劃產能36萬噸。此前晶諾新能源、江蘇潤陽、同德化工、寶豐能源、青海麗豪已宣布百萬噸多晶硅產能計劃。
當然,在虎視眈眈的新進入者中,目前部分僅為簽訂投資協議,最終產能能否落地仍存諸多變數。
供需緊平衡2022年下半年結束
2020年全球多晶硅產量約48萬噸,可以支撐下游160GW的光伏裝機,而根據IHS數據,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約138GW。2021年全球多晶硅產量預計將達58萬噸,折算成下游光伏產量則達193GW。從各分析機構的裝機預測來看,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預計為160~180GW。
“從供需來看,兩端還是基本平衡的。從去年到現在,多晶硅行業處于緊平衡狀態,緊平衡還是平衡,只不過比較緊張。”在2021年光伏新時代論壇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呂錦標就多晶硅行業形勢總結道。
但價格為何飆漲?呂錦標指出,主要還在于全球碳減排趨勢下新能源熱爆發,巨大的市場需求刺激下,光伏產業鏈企業擴產不斷,尤其硅片端產能達400GW+、電池300GW+、組件300GW+,大規模的擴產引發行業對硅料供應的焦慮,紛紛簽訂長單,在余量有限的情況下,市場零星交易的硅料價格飆升,帶動硅料價格逐月攀升。與此同時,能耗雙控影響部分企業生產,這種恐慌性搶購更加劇價格波動。
在此背景下,多晶硅產業的擴產計劃也從基本匹配終端需求,轉變為跟隨光伏產能擴張,超200萬噸新增產能規劃洶涌而來。
據呂錦標分析,從2022年裝機需求沖破200GW看,多晶硅供需上半年基本平衡,2022年下半年以通威、協鑫、新特能源為首的傳統多晶硅企業的新新擴產能將密集投產,供需緊平衡隨之結束,2022年多晶硅全球產量將達82GW,支撐下游290GW裝機。2023年疊加多晶硅新軍產能陸續投產,屆時多晶硅產能將飆至195GW,供應過剩不可避免。
從11月起,“瘋狂”的多晶硅價格逐漸按下“減速鍵”,連穩五周后,迎來四連跌。就下跌原因,硅業分會指出,部分硅料企業有少量庫存積壓,同時個別企業擴產增量有所釋放,同期硅片企業維持相對較低的開工率,導致硅料供應大于需求的市場關系延續,硅料價格維持下行走勢。但從硅片環節看,目前相對較低的開工率不能完全滿足下游需求,硅片價格已有上行跡象,預計硅料價格的下跌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硅片開工率的上調,硅料需求增加將支撐多晶硅價格在有限的跌幅下行后企穩運行。
呂錦標同樣表示,考慮明年大幅增長的市場需求,上下游各端都希望價格的調整是一個平緩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