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新能源發電側儲能還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下,光伏+儲能協同高質量發展模式至關重要,建議出臺與儲能成本相關的財政稅收補貼政策, 提高新能源消納比例等收益疏導。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電力光伏發電研究中心主任李斌
12月17日由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1年光伏新時代論壇”正式召開,會上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電力光伏發電研究中心主任李斌大家做了《儲能主體新定位——光伏電站配置儲能經濟性、模式分析》的演講。
部分發言實錄如下:
在政策技術驅動下,光儲未來可期,特別是完善的分時電價機制的頒發,分時電價的機制和高耗能電價使得工商業光儲能的需求顯著增強。
完善的分時電價機制以后,拉大了峰谷的價差,高耗能企業按照普通用戶的1.5倍執行,用電成本進一步提升,因此安裝儲能的意愿增強。
峰谷價差增大以后,儲能的經濟性也提升。
以江蘇省為例,工商業用戶安裝儲能的投資回收期由6.9年縮短至3.9年,內部收益率由7%提高到21%。并且隨著電池成本降低,工商業儲能項目收益率也提高。預計未來五年,儲能的成本再降低1/3,當前的成本由1.6元可以降低到1.21元/Wh,工商業儲能項目收益率可以升高至21%。預計2025年全國新增工商業儲能裝機大約為11.53GWh,潛力巨大。
然而,目前,我國新能源發電側儲能還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下,光伏+儲能協同高質量發展模式至關重要,建議出臺與儲能成本相關的財政稅收補貼政策, 提高新能源消納比例等收益疏導,更好的推動“光伏+儲能”今后的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