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太 陽 能 >> 正文
超75GW!2022年中國光伏裝機將大增,四大路徑破解供應鏈漲價
來源:能見 時間:2021/12/18 22:49:38 用手機瀏覽

明年中國光伏裝機規模可能會大幅增長。

12月15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在2021年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預測,2022年裝機在國內巨大光伏發電項目儲備量推動下,可能增至75GW以上。

相比于今年裝機量,上述預測意味著明年可能會有36%-66%的增長空間。

政策對光伏的支持力度巨大。12月10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新增可再生能源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通過能耗“雙控”政策調整,中央支持新能源發展的目標明顯。

目前我國光伏發電市場儲備規模雄厚。第一批1億千瓦新能源大基地已經啟動,同時第二批新能源大基地也已經著手申報。

只是由于多種因素影響,今年國內光伏裝機規模低于預期。王勃華表示,由于指標下發滯后,價格上漲等原因,2021年裝機規模預測下調,由年初的55-65GW下調至45-55GW。

盡管如此,前三季度光伏制造端增長勢頭強勁。其中多晶硅產量達到36萬噸,同比增長24.1%;硅片產量165GW,同比增長54.2%;電池產量147GW,同比增長54.6%;組件產量130GW,同比增長58.5%。

饒有趣味的是,戶用光伏新增裝機量的確成為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大亮點。截至今年10月,我國的分布式裝機規模繼續超越集中式裝機,達到19.03GW,占比64.9%。這種極為少見的現象出現在今年上半年,戶用新增裝機再創新高,這主要得益于上半年補貼規模5億元、補貼強度0.03元/千瓦時的政策支持。

今年,國家政策中密集提及發展分布式光伏。

6月,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落地。9月,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等十部委發布了《關于印發全國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導則的通知》,明確提出有條件的可開展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10月,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11月,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印發《深入開展公共機構綠色低碳引領行動促進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公共機構新建建筑可安裝光伏屋頂面積力爭實現光伏覆蓋率達到50%。

北京、上海、江西、山西等地方政府也出臺了相應的安裝要求和激勵政策。

在這股熱潮之下,國家電投、華能、三峽、華電、大唐、國家能源集團等央企軍團,廣州發展、申能、浙江交投、廈門建發集團、豫能控股等地方國企,中石油、中石化等傳統能源龍頭皆紛紛入局,一起參與了分布式的發展。

在此背景下,今年1-10月,我國光伏發電量273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8%,占總發電量的4%,同比增長0.3%,光伏發電平均利用率98%,也達到了較高水平。

同時,光伏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我國光伏電池量產效率實現突破,今年單晶電池量產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3.1%,高于去年的22.8%。從2014年起,我國企業晶硅電池實驗室效率已打破紀錄42次。

供應鏈價格上漲是今年整個光伏行業的熱點,也是痛點。“今年,整個行業都在為上游打工!庇行袠I企業高管如此向「能見」感嘆。

很顯然,這也是光伏新增裝機增速不及預期的背后原因之一。今年,國內光伏供應鏈價格持續高位,價格壓力貫穿上下游:上游硅料價格上漲;芯片、膠膜粒子、背板樹脂、銅鋁等相關商品漲價帶來進一步壓力;組件廠商面對上下游兩頭壓力,開工率降低。

由于硅料屬于重資產行業、大化工產業,擴產周期約2年左右,遠高于下游硅片、電池、組件的擴產周期。

回顧過往歷史可見,只要出現產能與需求錯配情況,基本都會導致硅料價格大漲。日前,隨著硅片價格下調,業內人士期待產業鏈價格上漲的情況可以得以緩解,但客觀來看,2022年硅料價格相對2021年或許會有所回落,但可能不會出現大幅下跌。

對于供應鏈價格上漲,王勃華總結了5大原因,主要包括: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世界訂單涌向中國,供不應求;世界范圍通貨膨脹,比如美國實施低利率金融政策及全球運輸成本提升;部分產品階段性供需失衡,部分產品由于自身產量存在缺口,或受其他行業市場擠占,導致供需失衡;能耗雙控影響企業正常生產;部分中間商囤積居奇。

而對于應對供應鏈價格上漲,他總結了四條路徑。這對于暫時無法徹底緩解的行業痛點,意義重大。

首先,是聯合投資。如通威牽手晶科能源和京運通,保利協鑫攜手上機數控,新特能源則與晶科能源、僅高科技聯手,天合光能聯姻通威股份。

第二條路徑是戰略合作,其中既包括上下游企業的戰略合作,也包括央企與民企的合作。前者如下游企業隆基、晶科、晶澳、天合等,與大全、亞洲硅業、協鑫、新特、通威等上游硅料產業簽訂長單,后者如國家電投和隆基股份,國網綜能與陽光新能源等企業強強聯手,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消化產業鏈漲價。

第三種路徑是走垂直一體化道路。今年,有不少企業打破多年的布局,開始向產業鏈上下游“跨界”。如東方日升、潤陽光伏布局硅料環節,通威股份布局硅片環節,晶澳、天合等企業將產業鏈擴充至拉棒、切片環節。

前兩條路徑的合作大都集中在光伏、新能源行業內,第四條路徑則是真正的大步跨界,牽手行業外企業,消除生產環節外的價格上漲。如晶科能源、隆基股份與中遠海運展開戰略合作,從物流運輸環節降低光伏產業的系統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組件漲價導致印度光伏裝機放緩,四季度預計新增1.76GW
施正榮:我國光伏需要面對的兩大現實
甘肅酒泉:“十四五”期間力爭新增光伏裝機10GW!
甘肅酒泉:“十四五”期間力爭新增光伏裝機10GW!
2020年全球累計光伏裝機760.4GW,20國新增光伏超1GW
光伏電站“長草”,好事&壞事?
云南:到2025年全面建成國家清潔能源基地
硅片又漲價!裝光伏要抓緊!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