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風力發電 >> 正文
2030年全球海上風電市場展望
來源:《風能》 時間:2021/12/14 22:29:37 用手機瀏覽

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發布的《2021年全球海上風電報告》(GLOBAL OFFSHORE WIND REPORT 2021)“2030市場展望”一節以圖文形式展示了未來十年全球海上風電市場有望實現的新增裝機與累計裝機規模,并特別介紹了海上風電發展所能帶動的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下內容摘自該報告。

在過去的12個月里,全球海上風電的發展前景愈發被看好,到2030年將保持快速增長,這主要基于以下幾點:一是各國與地區政府繼續提高自身發展雄心;二是海上風電度電成本的急劇下降使其成為最具競爭力的能源之一;三是漂浮式風電的商業化和工業化繼續取得進展;四是海上風電在促進跨行業合作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五是去碳化趨勢加快,如傳統石油與天然氣企業向可再生能源轉型。

2021―2025年,全球海上風電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將接近30%,到2030年為12.7%,預計年新增裝機容量將在2025年超過20GW,并有望在2030年達到40GW。

據全球風能理事會預計,未來十年全球將累計新增超過235GW的海上風電裝機,使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在2030年達到270GW,其中的30%新增裝機將在2021―2025年完成吊裝,其余的在2026―2030年完成吊裝。2020―2025年,全球海上風電年新增裝機容量預計會擴大三倍以上,由6.1GW增至23.1GW,使其在全球風電新增裝機總量中所占有的份額,由目前的6.5%提高到2025年的20%。

截至2020年年底,歐洲仍是海上風電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的市場。歐洲以外的新增裝機主要來自于亞洲。

2020年,亞洲的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首次超過了歐洲。

歐洲的年新增裝機容量有望在2026年突破10GW,并一直保持到2030年。在2021年至2023年,歐洲以外的大部分增長將來自于亞洲,細分市場主要包括中國、越南,日本與韓國的市場重要性將從2024年開始提升。

歐洲

1991年,全球首個海上風電項目Vindeby在丹麥完成建設,使歐洲成為海上風電產業的發源地。在過去三十年中,該地區通過歐洲國家和經驗豐富的市場參與者之間密切合作,已經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邊國家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海上風電供應鏈,不僅使海上風電成為一種具有成本競爭力的發電方式,還創造出近10萬個工作崗位,并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增長。

微信圖片_20211214140259.jpg

2011―2020年,歐洲海上風電保持12%的復合年均增長率,使其成為海上風電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的市場。

全球風能理事會認為,歐洲在2021年至2030年將保持雙倍增長速度,因為海上風電已經成為除陸上風電和光伏外最具競爭力的發電技術,在大規模部署方面具有相當大優勢,使其成為幫助歐洲實現國家自主貢獻(NDCs)和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的關鍵能源。

2020年11月,歐盟委員會提出海上可再生能源戰略,并將其作為歐盟綠色協議的一部分。它為歐盟設定了到2050年實現300GW的海上風電發展目標,這使得海上風電成為歐洲電力結構中的重要支柱,也是歐洲凈零排放戰略的核心部分。

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的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海上風電市場展望,2021年和2022年預計將是歐洲海上風電發展相對緩慢的時期,新增裝機容量保持與過去四年(2017年至2020年)相同水平,這主要是由于德國市場的活躍度降低,2021年預計沒有新的海上風電裝機。然而,歐洲海上風電市場可能在2023年反彈,屆時公用事業規模項目也將在法國等市場并網。與2020年相比,2023年歐洲海上風電的新增裝機容量可能會翻倍。

考慮到2025年后,更多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可能出現在英國、德國和丹麥等成熟歐洲市場中,而且事實上,波羅的海沿岸的市場在2025年前不會出現新增裝機,全球風能理事會預計,歐洲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的73.8%將在2021年至2030年的下半段建成。

歐洲海上風電的新增裝機容量有望在2026年超過10GW,到2030年可能接近20GW。

亞洲

2003年,日本在亞洲建設了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規模為1.3MW,但直到2014年中國國家能源局發布《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2014―2016)》后,亞洲地區海上風電市場才真正開始起步。2018年,亞洲海上風電的年新增裝機容量超過了1.5GW,中國也超過英國成為新增裝機規模最大的市場。2020年,亞洲首次取代歐洲,在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市場中處于領跑地位。

微信圖片_20211214140212.jpg

全球風能理事會的最新市場前景預測顯示,2021年上半年,亞洲絕大多數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均來自于中國。從2025年起市場將變得更加多樣化,屆時會有更多大規模海上風電項目在日本、韓國和越南投運。全球風能理事會預測,中國在亞洲的市場份額可能會從2021年的76%下降到2026年的56%,這種趨勢預計將持續達到48%。到2030年,印度和菲律賓等新興市場也有可能實現增長。

總的來說,亞洲地區63%的海上風電裝機量,將在未來十年實現,2026年其新增裝機容量有望超過10GW,2030年將達到近15GW的水平。十年中,亞洲地區新增裝機排名靠前的市場將是中國、韓國、日本和越南。

迄今為止,中國是亞洲地區最成熟的海上風電市場,過去五年中迅速建立起本地化供應鏈和基礎設施;其他市場仍處于發展早期階段。

全球風能理事會認為,到2030年,歐洲仍將是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最大的地區。然而,歐洲與亞洲之間的市場份額差距,可能會從目前的40%縮小到2030年的7%。

北美洲

北美于2016年12月啟用了第一個商業化海上風電項目,即羅德島布洛克島項目(30MW)。

2020年DominionVirginia示范項目(12MW)投運后,該地區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量達到42MW,成為除歐洲和亞洲外唯一擁有商業化海上風電項目的地區。

全球風能理事會的數據顯示,在2023年前,北美地區將沒有公用事業規模的海上風電項目并網。

微信圖片_20211214140147.jpg

2021―2030年,預計北美洲共將建設28.8GW的海上風電項目,其中的99%來自美國,加拿大只有400MW。

為可持續的未來改變職業

380GW的海上風電項目將帶來巨大投資規模。正如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在其1.5℃場景下所概述的那樣,到2030年在全球部署的海上風電將被轉化為沿海國家與地區的長期經濟利益。作為資本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基礎設施項目,隨著行業的持續增長,海上風電將產生多樣化的價值鏈就業機會,其中許多將是基于本地的和可持續的。

全球風能理事會分析發現,從2021年至2025年再開發70GW的海上風電,相當于在一個充滿活力的全球供應鏈中創造超過120萬個直接就業機會。這一測算基于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全球研究,一個500MW的海上風電項目,在25年的生命周期內,每兆瓦需要17.29個工作崗位。這些工作將包括各種技術、專業和硬/軟件技能,涵蓋項目規劃、制造、運輸及運維。

對于在能源領域面臨勞動力錯位的近海石油和天然氣、海洋工程和輔助部門來說,有一個門檻相對較低的勞動力過渡途徑,即海上風電可以為鋼鐵制造、變電站和安裝船、海底電纜和海上運輸創造就業機會。所有這些領域都可以利用習慣于海上環境的工人能力,特別是在與公共部門有針對性的過渡培訓和再培訓計劃相結合時。

海上風電創造的經濟社會效益,不僅僅是創造就業機會,還包括因為化石燃料發電被取代所帶來的公共醫療費用減少、清潔空氣、水耗降低等。

然而,要想讓海上風電繼續帶來這些益處,就必須在其發展的同時保持健康與安全的文化。該行業實現“運營許可”的基礎,是跟蹤安全與可靠記錄、持續學習和改進績效,以及保護工人利益。正如一個改變數百萬人生計的行業,海上風電有責任創造一個安全并有保障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捷報!亨通助力越南海上風電再次搶灘登陸
全球首創-大直徑嵌巖單樁基礎在臺灣海峽南日島海域建成
龍源大豐H4#、H6#(600MW)海上風電項目順利完工
800MW!國家電投江蘇如東海上風電項目(H4#、H7#)全容
龍源振華助力中廣核汕尾后湖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投運
龍源振華助力如東H2#海上風場提前投產
龍源振華助力中廣核汕尾后湖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投運
87臺14MW風機!全球最大海上風場將加快建設步伐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