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2021年(第三屆)全球生物質能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線上舉行。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在致辭時介紹了“十三五”期間我國生物質能發展的成績,并對“十四五”期間生物質能的發展做出展望。
王大鵬介紹說:“作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生物質能開發利用也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一是開發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20年底,連續三年位居全球首位。“十三五”期間,生物質能新增裝機規模增長了近兩倍。生物質天然氣年產量達到1.5億立方米,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2000萬噸。二是利用水平顯著提升,2020年,全國生物質發電年發電量達到13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19.4%,為約1.8億城鄉居民提供一年的綠色生活電力。全國生物質能年利用量折合約5000萬噸標準煤以上。三是政策體系日益完善。以《可再生能源法》為基礎,可再生能源發電份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出臺,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穩步實施,市場化競爭性配置有序推進,國家能源局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有序推動生物智能多元化開發利用!
展望“十四五”王大鵬認為:“‘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時期,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生物質能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十四五'期間將繼續穩步推進生物智能多元化開發。一是穩步發展生物質發電,優化生物質發電的開發布局,穩步發展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有序發展農林生物質發電和沼氣發電,探索生物質發電與碳捕集利用封存將其合理利用,因地制宜加快生物質發電向熱電聯產轉型升級,為具備資源條件的縣城人口集中的農村提供民用供暖,為中小工業園區提供集中供熱。二是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合理發展以農林生物質、生物質成型燃料等為燃料的生物質鍋爐供暖,鼓勵采用大中型鍋爐在農村、城鎮等人口聚集區進行集中供暖。在大氣污染防治非重點地區的農村,可按照就地取材的原則,因地制宜推廣互用成型燃料爐具功能。三是加快發展生物天然氣。在糧食主產區、林業生物富集區、畜禽養殖集中區等種植養殖大縣,統籌規劃建設年產千萬立方米級的生物天然氣工程,形成并入天然氣管網、城市燃氣管網及車輛用氣鍋爐燃料發電等多元化應用的模式,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奈濉陂g,生物質能行業將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同時也將面臨新的發展要求。生物質發電要進一步降本增效,生物天然氣、生物智能清潔供暖還需要探索產業化、市場化、商業化發展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