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渤海港口市場比較冷清,下游情緒不佳,壓價推遲采購。但是,隨著寒冬的到來,煤炭消費旺季已經悄然來到。本周二公布的主力煤企外購價格與上一周持平,疊加極寒天氣到來,民用電負荷提高,拉動電廠日耗增加。但各大主力電廠存煤高位,需要消耗庫存。因此,短期內市場將維持偏穩態勢。
今年第21號臺風“妮亞圖”生成+第四次寒潮大舉來襲。11月30日14時至12月1日08時,江淮、江南中東部、華南東部等地降溫6~8℃,12月1日早晨最低氣溫0℃線位于長江中下游至四川盆地北部一帶,江南南部至華南北部最低氣溫降至4℃。呼嘯的北風—西北風已經從塞北吹到淮河以南,甚至已經吹進華南的廣西、廣東,這次寒潮確實已經徹底南下。廣東乃至華南多地,都在這次寒潮中最低氣溫再創新低;其中,廣州跌到7度,為下半年以來新低。未來10天(11月30日至12月9日),冷空氣活動頻繁,寒潮南下后,南方多地要持續偏冷了。12月3-4日,新一股冷空氣南下,兩股冷空氣將帶來降溫大風天氣。最嚴峻的問題還在后邊,一旦遭遇冰凍雨雪天氣,造成輸電線路覆冰,會造成沿海地區外購電減少,火電壓力加大。
隨著增產保供措施逐步落地,終端用戶煤炭庫存已攀升至一定高位,為“迎峰度冬”做了充分準備。盡管主力電廠存煤大都處于20天的水平,但那是在電廠低日耗情況下計算得出的。據了解,制造業景氣回暖,11月份,全國制造業PMI為50.1%。隨著煤炭供應的增加,電力供應壓力緩解;生產活動加快,造紙、印刷、運輸設備、電氣機械等行業生產指數高于56%,政策方面將積極轉向穩增長。
入冬后,部分地區限電解除,工業企業開足馬力,沖刺全年奮斗目標;疊加民用電負荷恢復。一旦電廠日耗猛增,那么,電廠存煤可用天數將迅速減少。以華東某電廠為例,正常情況下,日耗13-15萬噸,一旦進入寒冬,日耗將猛增至20-23萬噸,存煤可用天數將從以前的20天降至12天,其采購積極性會很快恢復。而沿海部分中小電廠和非電用戶,不愿積壓資金,并未將庫存提高到最高位;很多用戶一直在等煤價觸底,再抄底。上海、江蘇等地“一寸土地一寸金”,電廠堆場面積有限,一般采取“船艙代替場地”的方法來解決煤炭供應問題,主要依靠船舶在南北航線進行往返運輸,來解決燃煤之急。一旦出現惡劣天氣長時間封航,將造成供應鏈暫時中斷、電廠“吃”庫存的現象發生。因此,寒冬時節,保供增運這根弦絕對不能放松,礦路港航電各方要加強協調配合,科學調度指揮,提高煤炭生產和運輸效率,全力滿足下游用煤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