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到腿軟、簽到手軟”,無奈的“搶貨潮”仍在持續。
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統計,自2021年1月以來硅料長單簽署量已較去年增長約97.67%,硅片、光伏玻璃長單簽署數量也較去年大幅增加。
硅料長單“簽到手軟”
從硅料端來看,截至目前僅保利協鑫、新特能源、大全等頭部多晶硅企業與下游簽署的長單合同累計達147.32萬噸。其中,保利協鑫長單簽署總量排名第一,達到76.845萬噸,其次是新特能源,簽署了48.595萬噸多晶硅長單。
在硅料市場階段性資源錯配導致供應緊張的大背景下,多晶硅企業無疑成為最大贏家。并且,在利潤和銷量充裕的情況下,老舊企業紛紛迎來了良機。
2020年上半年曾陷入經營困境的海外兩大海外多晶硅企業韓國OCIM和瓦克,前者因虧損關停了韓國產線,后者進行了全球裁員瘦身。然而,2021年,OCIM、瓦克分別拿下隆基、晶科7.77萬噸、7萬噸多晶硅長單。而東方日升于2020年11月收購的聚光硅業今年表現亮眼,一舉便拿下了上機數控5萬噸硅料長單。
據國金證分析,2021年多晶硅產量約57萬噸,按明年硅料產能釋放節奏,預計2022年多晶硅新增產量為22-27萬噸,可滿足260-280GW組件需求,不過與下游環節擴產產能比較,明年硅料大概率仍是供應鏈瓶頸。
硅片新軍強勢來襲
從硅片端來看,由雙良節能、上機數控、京運通、寶峰時尚、高景太陽能等企業組成的“硅片新軍團”正強勢來襲,包攬了年初至今的73%左右的銷售長單。
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統計,2021年至今,雙良節能共簽署34億片硅片長單,位列第一;上機數控簽署19.3396億片硅片長單,排名第二;京運通簽署了19.06億片硅片長單,排名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在硅片新勢力中,雙良節能、上機數控、京運通均是從光伏設備領域跨界進入硅片領域。雙良節能2021年開始拓展大尺寸單晶硅片業務,在包頭投建的40GW單晶硅一期項目,包括20GW拉晶、20GW切片產能已于10月初點火投產。上機數控2019年成立弘元新材拓展單晶硅業務,目前總計產能達20GW,還有10GW單晶硅拉晶項目正在建設中。京運通從2017年開始主攻硅片業務,截至2021年中京運通單晶硅片產能約8GW,并且今年6月樂山12GW新增產能正式投產,10月無錫10GW項目投產,預計2021年底產能達20GW。
跨界“新貴”高景太陽能、寶峰時尚(現更名為金陽新能源)來勢洶洶。高景太陽能押注210大尺寸,在珠海、西寧分別投下50GW的單晶硅片、單晶硅棒的超大產能,今年8月位于珠海的一期項目試投產、二期開工。金陽新能源自在去年進入硅片領域后,今年8月拿下太一光伏、熊貓光伏不少于一億片的單鑄硅片訂單,9月182mm硅片已經開始供貨。10月與江蘇徐州簽署了20GW大尺寸異質結硅片投資協議。
光伏玻璃巨頭穩扎穩打
光伏玻璃端,整體來看今年長單簽署數量較去年大幅增長,其中信義光能、福萊特兩大巨頭在手訂單穩列前兩名。
值得關注的是,光伏玻璃在經歷了2020年因階段供應緊張帶來的暴漲以及光伏玻璃新上項目不再受產能置換限制后,不僅信義、福萊特、彩虹集團等頭部企業抓緊機遇提速擴產,福耀、中石化等玩家都“吸引”入局,光伏玻璃行業開始進入高速擴張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