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月3日晚8點38分開始,國家發展改革委微信公號接連推送6篇文章,文章披露,發改委全力督促推進釋放煤炭產能,部署煤炭中長期合同履約監測系統數據填報工作,約談散部煤價不實信息的媒體,部署山西、內蒙古、陜西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違規存煤場所。
強化長協煤流向監管
為保障和督促煤炭中長期合同簽約雙方積極足量履約、規范長協煤流通秩序,按照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相關部署,11月3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全國長協煤流向監管工作視頻會議,介紹并部署煤炭中長期合同履約監測系統數據填報工作。
此次會議強調,長協煤不僅是穩定市場的“壓艙石”,更是發電、供熱等關系國計民生重點領域用煤保障的“主力軍”,強化長協煤流向監管、督促簽約雙方積極履約,對于做好今冬明春乃至今后能源保供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煤炭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的重要性,將做好履約數據每周填報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長期堅持下去。
二是要落實責任,及時準確填報長協煤供應接收數據。當前所有參與今年四季度補簽中長期合同的煤礦、燃煤電廠、熱電廠和民用采暖燃煤供熱企業都要納入長協煤流向監管系統數據填報的企業范圍,履行企業經營責任和社會責任,不折不扣做好數據填報工作,并對數據的真實性負責。
三是要強化監管,以扎實、高水平的中長期履約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全國煤炭交易中心、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要定期對供需雙方填報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和交叉比對,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司局將適時組織實地督查核實,并加強信用綜合監管,將煤炭中長期合同扎實履約作為保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
全國煤炭日產量再超1160萬噸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稱,進入11月份,全國煤炭產量繼續呈現高位增長態勢。
據調度,11月2日,全國煤炭日產量達到1167萬噸,接近今年產量最高峰值,為今年以來產量第二高峰,較10月初增加約100萬噸。
隨著各項增產增供措施持續落地見效,全國煤炭日產量有望突破1200萬噸。
據悉,經有關部門嚴格安全評估,9月份以來允許153座煤礦核增產能2.2億噸/年,相關煤礦已陸續按核定產能生產,四季度可增產5000萬噸以上。將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38座建設煤礦列入應急保供煤礦,允許階段性釋放產能,合計產能1億噸/年。為60余座煤礦辦理接續用地手續,確保1.5億噸/年以上產能穩定釋放。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臨時停產停工煤礦復工復產,加快恢復煤炭市場供應。
電廠存煤突破1.1億噸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稱,會同有關部門全力推動煤炭增產增供,加強產運需銜接,不斷提高電煤供應和調運能力,10月份以來全國電廠供煤持續大于耗煤,存煤水平快速提升。
11月2日,全國電廠存煤突破1.1億噸,較9月底增加超過3100萬噸。尤其是10月19日以來,電廠供煤屢創新高,供煤大于耗煤最高達到230萬噸,電廠存煤快速攀升,將有力保障發電供熱用煤需求,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約談相關媒體
11月3日晚,國家發展改革委約談《期貨日報》,針對其發布的關于煤炭保供穩價工作的失實報道,要求其嚴守真實、客觀、公正原則,嚴禁捏造、散布煤炭相關不實信息。
對于失實失范報道線索,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轉請宣傳主管部門依法依規予以處理。
嚴厲打擊違規存煤場所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表示,根據關于開展煤炭產地存煤場所清理整頓工作的部署,山西、內蒙古、陜西立即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通過設立舉報電話、實地調查檢查等方式,對本轄區內存煤場所進行全面摸排,分類加強監管和清理整頓,堅決清理取締未經批準以及未辦理用地、環保、安全等手續的存煤場所,嚴厲打擊利用違規存煤場所囤積居奇、哄抬煤價等非法牟利行為,切實維護煤炭經營市場秩序。
多家煤炭企業主動下調坑口煤價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稱,繼內蒙古伊泰集團、蒙泰集團、匯能集團和興隆集團等多家民營企業主動下調坑口煤售價后,國家能源集團、中煤集團等國有企業也相繼主動下調煤價。
另外,在近日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召開的會議上,全國10多家主要煤炭企業紛紛表態跟進,主動將主產地5500大卡動力煤坑口價格降至每噸1000元以下。
從市場監測情況看,10月下旬以來,全國坑口、港口煤價均大幅下降,隨著后期煤炭產量提升,煤炭市場供需形勢將進一步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