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是出了名的內卷。
但是,事物總有兩面性,正是殘酷的“內卷”,讓光伏企業的危機感比較強,戰略上嗅覺靈敏,戰術上積極應對,鍛造了很強的外延能力。
光伏行業擁有廣闊的外延,尤其是在“碳中和”背景下,對于具有優秀“外延”能力的企業而言,“內卷”只會影響短期盈利能力,不會影響長期核心競爭力。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觀察角度,從中我們可以窺見企業戰略決斷和戰略執行的底層能力,從資本的角度而言,也是洞察企業價值的一個重要維度。
我們先看看部分光伏企業的外延表現,個別堪稱二次創業,甚至三次創業,真是各領風騷。
隆基
隆基是硅片業務起家,后來介入電池及組件領域,尤其是組件業務。如今組件業務已經全球第一,2020年市場份額約19%。2021年上半年,組件業務收入占比已達67%。硅片業務是2B,主要面對少數核心企業客戶。而組件業務是面向終端市場,需要建立市場認可的品牌知名度,海外組件業務還需要建立全球化的銷售網絡。硅片業務和組件業務,是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需要不同的資源稟賦。
今年,隆基還高調介入氫能領域,成立隆基氫能,在“光伏+儲能”領域另辟蹊徑,探索“綠電+綠氫”模式,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大型綠氫裝備技術公司,近日首臺堿性水電解槽成功下線,單臺制氫能力超1000Nm3/h。氫能跟光伏屬于完全不同的領域,這算是隆基又一次創業了。
陽光電源
陽光電源則是逆變器起家,后來介入下游電站投資開發,這個更像是產業發展特定階段的被動行為,但陽光電源做得比較出色。截至2021年6月,陽光電源在全球累計開發建設光伏、風電項目超過18GW,2021年上半年電站投資開發收入占比達32.75%。
基于光伏行業的渠道優勢,陽光電源還介入儲能領域,而這個更像是迎合產業發展規律的主動行為,實現“光伏+儲能”。2021年上半年,儲能業務收入占比已達11.2%,市場排名位居行業前列。
天合
天合作為傳統光伏組件巨頭,2016年開始介入分布式光伏業務,成立了江蘇天合智慧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走向C端,致力于打造智慧分布式能源第一品牌,率先提出原裝理念并制定原裝標準,推出了“天合富家”戶用光伏系統和“天合藍天”工商業光伏系統兩大品牌,分別對應戶用和工商業兩個終端市場。
今年,在“整縣推進”的政策東風下,天合分布式業務依托先發優勢,增長迅速,上半年出貨量超過500MW,累計裝機達18萬套,其中戶用光伏同比增長超過300%。此外,天合藍天還推出BIPV產品“天能瓦”,推動“光伏+建筑”,布局光伏建筑一體化新賽道。
阿特斯
阿特斯同樣是傳統光伏組件巨頭,但跟隆基、天合、晶澳、晶科等有所不同,阿特斯在海外擁有強大的光伏電站業務,遍布六大洲。截至2021年6月底,阿特斯全球累計開發、融資、建設、運營、并網的光伏電站總量超過6.1GW,全球太陽能電站項目儲備總量約22GW。
依托光伏電站業務的強大渠道資源,阿特斯順勢布局儲能業務,并于2021年6月成立阿特斯儲能科技公司。截至2021年6月底,阿特斯全球儲能項目儲備總量約19.2GWh,其中在建儲能項目1.5GWh,位居全球前列。
這幾家光伏巨頭,只是光伏“外延”的典型代表,外延業務一不小心就是行業領先甚至全球第一了。
這些光伏企業的“外延”壯舉,往往并非簡單的上下游一體化,更多是超脫于原有的業務范疇,比如從2B(制造端)到2C(終端客戶),或者從大C到小C,甚至是“光伏+”的相關跨界,比如“光伏+儲能”、“光伏+氫能”甚至“光伏+建筑”,這些都需要跟以往完全不同的團隊背景和資源稟賦,甚至構建全新的業務生態,堪稱二次創業甚至三次創業。
在光伏“內卷”的環境下,擁有良好“外延”特質的企業,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也反映了較強的戰略決斷力和戰術執行力,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更加從容,并成為估值高低的一個重要分水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