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風力發電 >> 正文
不“止”于風!電氣風電初探能源供應服務
來源:北極星風力發電網 時間:2021/11/1 22:46:45 用手機瀏覽

雙碳目標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大背景下,我國能源電力系統正經歷著更深層次的變革,身處其中的風電產業,機遇和挑戰并存。

“當下是能源革命真正到來的時期,是國家電力領域所經歷的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成本降低、商業模式的成熟極大拓寬了以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的發展空間,抓住百年未有之發展機遇,企業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主動權!背弥肆魅缈椀纳虅瞻菰L間隙,北極星風力發電網得以與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繆駿深入交流,聆聽繆駿總裁對當前風電產業發展的見解,以及他所期待的電氣風電未來。

風電的宏觀機遇與微觀無序

以數字化、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尚方興未艾,第五次工業革命悄然到來。

“如果將科技創新與能源革命作為第五次工業革命的引擎,那么它對社會各個層面的改變將是顛覆性的。我們一定要真正地去理解能源革命的含義,它將促使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徹底向綠色、低碳轉變,為我國雙碳目標的達成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笨婒E對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說。

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從產業層面來看,當前的能源轉型堪稱“百年未有之大變革”。在繆駿看來,以風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處于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期,而隨著風電本身的技術進步,其已經具備了與光伏、甚至傳統能源同臺競爭的能力,產業發展空間被進一步打開,在整個電力系統中的裝機占比也將大幅提升。

“不止如此,能源價格是一切工業品、農業品及消費品的基礎成本,從底層商業邏輯來看,隨著風電度電成本快速下降,以新能源去驅動的產業,如新能源汽車行業也將會蓬勃發展!笨婒E指出。

可以說,2020-2021年國家的一系列政策頒布,極大地提振了新能源行業發展的信心,但在宏觀向好的大環境下,微觀層面的風電市場還有一些無序發展的現象值得重視。

2021年的國內海上風電搶裝火爆異常,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上馬的海上風電項目屈指可數,平價前夕的海上風電看似沉靜,實則暗流涌動。

9月,兩個重磅事件打破平靜,點燃業內期待——“中廣核象山涂茨280MW項目”和“潤電力蒼南1#海上風電項目”項目相繼開標,幾乎腰斬的單位千瓦風機價格讓業內瞠目。

繼陸上風電整機相繼降價后,海上機組也步入降價行列。這是否預示著行業預測的“十四五”末期平價提前到來了?作為國內海上風電龍頭,電氣風電的看法或許可以代表業內多數企業的聲音。

“在市場競爭激烈以及平價上網的雙重背景下,風機銷售價格下降是必然的趨勢。但海上風電平價是系統性工程,其進度不僅僅取決于主機價格,也與非技術性因素,如政策延續性、前期工作統籌協調、規;_發、送出優化等環節息息相關!笨婒E由衷地說,“事實上整機企業幾乎承擔了海上風電全部的降本壓力。而一個產業要發展,價值鏈在每一個環節都要有適當、合理的分配,站在長遠發展的角度,我們呼吁行業回歸理性,客觀面對海上風電平價發展周期!

其實,整機商在降本增效方面也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在繆駿看來,海上風電的成本下降來自三個方面因素。

一方面,隨著海上風機零部件國產化率的提高,騰出了一部分降本空間;第二,各主機廠商通過產品技術創新,在提高發電效率的同時降低度電成本,實現產品成本優化;更為重要的是,全產業鏈在技術進步、結構優化以及風電機組大型化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得風電機組整機成本的快速下降成為可能。

同時繆駿也認為,與2021年相比,預計海上風電裝機量在2022年會有短暫的下探,但隨著海上風機技術迭代和降本加快,裝機拐點預計在“十四五”中后期出現。

“當下較為不確定的是明年風電機組的成本走向。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明顯上漲,以有色金屬、能源化工等為代表的多個品種價格創新高,市場對風電未來的成本走勢無法提供支持。但客觀理性去看待,鑒于主機廠商在降本方面的努力及成效,我們對海風平價的提前持樂觀態度!笨婒E坦言。

從國內首個7MW機組批量裝機到國內首個破1000臺大關的海上風電基地誕生;從國內首臺8MW海上風機吊裝到11MW機組SEW11.0 208發布,電氣風電在中國海上風電領域創造了多個里程碑事件。作為海上風電引領者,其在推動我國海上風電的平價、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力量和作用。

向能源供應商轉型

如果說去年10月的“風能宣言”極大地提振了行業發展信心,今年國家提出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則進一步拓寬了新能源發展的思路與市場空間,將風電產業推上了一條創新發展的快車道。

正如當前層出不窮的“零碳”、“風電+”新概念?婒E認為,從2020到2021一年的時間內,平價已經不再是風電發展唯一主題,在國家對雙碳目標鏗鏘有力的承諾下,處于風口浪尖的風電產業正在探尋新的契機和切入點,積極融入到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歷史征程之中。

“當前,新能源行業已進入到烏卡(VUCA)時代,表現為易變、不確定、復雜、模糊的特點,行業進入變革期、動蕩期和博弈期。首先體現在行業上下游邊界的模糊,這也催生了新的發展機會;其次體現在能源種類的變革,從單一發電形式到‘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演變,給產業鋪就了新的賽道。”繆駿對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說,“但從本質上來看,各種力量間的相互博弈,使新能源產業從單一競爭變為多元的競合關系!

源于新型電力系統下源-網-荷-儲各個環節耦合性和互動性增強、且不同應用場景適應不同能源匹配的特征,自2020年我國電力系統“兩個一體化”發展政策出臺之后,綜合能源服務在電源側、用能測的應用要義完美契合了兩個一體化發展趨勢,一舉成為能源電力領域新的產業風口。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電氣風電提出了“精于風,不止于風”的發展思路。依托上海電氣集團強大的裝備制造優勢,電氣風電開始以風電為戰略支點,以新能源為核心,以“創造有未來的能源”為使命,著手從全生命周期的風電服務商向零碳能源服務商轉型。

在此契機下,“廣東汕頭智慧能源項目”應運而生——該項目是電氣風電首個工業園區級的“風、光、儲、充”一體的“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于2021年5月投入商運。項目集風力發電機組、屋面光伏電站、儲能電站、工業負荷、充電樁等的“源網荷儲”一體化協同運行和優化調度,構建了智慧能源系統。

在剛剛落幕的風能展上,該項目獲得北京鑒衡認證中心頒發的“零碳園區”權威認證,成為電氣風電探索“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的典型成功案例。

可以說,作為電氣裝備制造國企旗下的上市公司,在協同上海電氣集團資源、發展綜合能源業務上,電氣風電在源側、網測均具備得天獨厚的競爭力。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電氣集團旗下的中央研究院也在風能展期間重磅發布了儲能解決方案,成為電氣風電發力風儲業務、拓展能源供應服務的另一個核心競爭力。

“市場在變化,需求也在變化,在雙碳目標和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下,風電產品必須面向未來。電氣風電也正在以身作則,探索從風電供應商向能源供應商轉變,為零碳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笨婒E堅定地指出。

實現技術領先下的成本領先

2022年我國海上風電國補即將退出,對于如今的海上風電而言,最大的挑戰依舊來自于平價階段嚴苛的度電成本要求,以及隨之而來的全行業降本的巨大壓力。

在繆駿看來,創新是推動業務發展與進步的重要抓手,電氣風電也將秉承“技術領先下的成本領先”產品競爭策略,從技術進步、運營效率提升、商業模式創新三個方面持續推動產業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首先,電氣風電將長期聚焦技術進步,依托機組大型化研究、數字化運維技術等,提升風電發電效率及風電場收益水平。

風機產品方面,電氣風電推出適應海上中低風速區域的機型EW 8.0-208/EW 8.X-22X、海上高風速區域機型EW 11.0-208/ EW12.0-220,以及陸上WH4.65N/5.0N-192。

值得一提的是,電氣風電新品的高度平臺化、模塊化使其產品開發更敏捷、定制化效率提升。在核心零部件研發方面注重穿透性,提升可靠性,并進一步探索核心部件材料創新。

我們都知道,海上的運維成本占據全生命周期成本很高,而數字化是破解海上風電運維難題的不二之選。在數字化運維方面,電氣風電以風機為旋轉的數據中心,以海量運行數據為基礎,推出覆蓋終端、場端、云端的全方位數字化系列產品,打造綜合性的數字化風場解決方案,致力實現性能極致及風場運營效率的提升。

先進的創新能力來自于電氣風電對人才和科研體系的搭建,長期以來,電氣風電重視技術研發與創新工作,聚焦全球科技人才,目前已布局七個研發中心,同時還與全球3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保持合作,形成了“產學研”一體化的大研發體系架構。

在商業模式的構建方面,繆駿一再強調,“邊界打破和重構”是風電的必經之路,“風電+”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風電可持續發展的主題。

一段時期以來,“風電+儲能”、“風電+零碳”、“風電+鄉村振興”等綜合發展模式已經深入人心,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新型電力系統下的“風電+”也應具備兩個層面的含義,一個是“風電+其他能源”,踐行電力“風光水火儲”一體化發展;二是在新能源倍速發展下,以新能源為驅動的產業也將蓬勃發展,如碳市場、綠色交通市場、氫能等。

如果把“風電+”當成一個生態,那么生態一旦構成,個體之間將緊密吻合。在繆駿看來,正是基于個體之間的緊密吻合,全產業鏈的降本增效才能加速落地。“因此,電氣風電作為中國最大的海上風電整機商,在風電機組核心業務方面,一方面將堅持海陸并舉的發展戰略,保持海上優勢的同時提升陸上風電份額;在一體化項目方面,我們也將繼續協同大電氣優勢資源,探索綜合能源業務。”

未來,電氣風電將繼續踐行“風電+”的戰略,從供應鏈、產學研、技術創新、數字技術等多方面發力,迎接風電平價的同時,推動以風電為主體的能源巨輪駛向新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進軍光伏!中電電機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
6.6MW!西門子歌美颯推出全球最大陸上風機
金風科技:給中國風電出海插上“質量認證”的翅膀
金風科技:給中國風電出海插上“質量認證”的翅膀
華電巨變!華電國際剝離風光資產、福新裝機居五大發電
金開新能:2021年上半年風、光裝機容約2.454GW
湛江外羅海上風電項目二期首批風機成功并網
凈利潤增長236.11%!電氣風電半年度成績單,來了!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