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國際風能大會在北京拉開帷幕,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高達7167萬千瓦時,而今年,業內預計整年的風電并網裝機容量會達到4000萬千瓦時。
隨著風電逐漸起來的,是A股上風電主要的上市公司標的,風電指數在近一年的時間里漲超100%。且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也給予了風電非常重磅的地位,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
今日開盤后,綠電、風電板塊表現搶眼,板塊內13只個股漲停,新強聯、上海電力、華能國際、金風科技等個股漲停,華電國際、天順風能、金雷股份漲近9%,其余股票均大漲。
在高景氣度的賽道下,第三季度風電企業的業績也成為了市場萬眾矚目的焦點,10月26日晚間,金風科技發布了前三季度業績報告,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35億元,同比減少9.4%;實現歸母扣非凈利潤28億元,同比增長53%。今日的漲停究竟是賽道的光明還是業績的優異呢?
市場成熟,增利不增收
從金風科技披露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來看,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35億元,同比下降9.4%;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0億元,同比增長45%。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56億元,同比下降11%;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1.6億元,同比增長46%。
這一數據明顯能看出,金風科技目前增利不增收的表現越來越明顯,半年報業績中,上半年的營收就已經同比下降了7.8%,第三季度這一趨勢則是更加明確。
目前,金風科技主要有三大業務,分別是風機零部件、風電服務、風電場投資與開發。上半年這三大業務實現營收分別為128.72億元、16.45億元和27.8億元。
這其中除風電場投資與開發業務外,上半年其余兩大業務營收增速均下滑,營收占比達72%的風機及零部件業務增速下滑達到11.63%,但營業利潤方面,由于營業成本同比下降20%,利潤實現了50%的增速。
且毛利率方面,風機及零部件銷售業務為20.34%,同比增加約8個百分點。也就是說,金風科技增利不增收的業績表現來源于其風機與零部件的銷售業務。按照目前的狀況來看,三季度的增利不增收應該也是風機業務的毛利上漲的貢獻。
而未來,這一態勢也將得到延續,受到海上風電搶裝的持續推動,面向海風發電的6S/8S平臺機組銷售容量為1486MW,同比增長332%,環比增長86%,占比大幅提高至23%;面向陸風的3S/4S機型銷售容量也同比大增224%,占比提高至40%。而此前占比很高的2S機型銷售容量為2303MV,同比下降67%,占比大幅下滑48pct至36%。
按照這個趨勢來看,目前增利不增收的狀況也是因為1.5MW、2S機型被淘汰,銷量下滑所導致的總銷量下滑的原因,但隨著海上風電的高景氣度持續,大風機的銷售容量還將維持在高增長的態勢。
此外,截至2021年9月底,金風科技外部已簽合同待執行訂單為13345MW,其中3S/4S平臺產品為8500MW,占比63%;其中海外訂單量為1874MW。且毛利率較高的風電場投資與開發業務也在同比上升。
競爭激烈
昨日晚間,國務院正式印發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耗比重要達到25%左右。
這樣來看,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已經占到了15.9%,根據意見,若要達到2030年的25%,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還需增加近10個點。而風電、光伏作為實現非化石能源占比的兩大主要途徑,即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風電和光伏將分別實現59GW和79GW的年均新增裝機。
由于光伏的可操作性強,其已經提前啟動形成了比較成規模和系統的光伏發電體系。從去年3月低位至今,光伏茅隆基股份漲超450%,而公司的凈利潤的同比增長也保持在50%以上的高增速。且隨著硅片原料價格漲勢放緩,光伏產業的毛利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但風電由于此前的技術未成熟、棄風率高等各方面問題,直到今年才開始大范圍的鋪排。且隨著風電下鄉和海上風電的迅速鋪排,風電的邏輯也逐漸穩定了起來。
聚焦到整個風電的產業鏈上,主要包括零部件制造、整機制造及配套和風電運營三大環節,在這之中,零部件制造中的軸承和主軸是技術難度最高且毛利率最高的部分,且由于目前國內的主軸承市場呈現著近乎壟斷的競爭局面,新強聯等中國企業有著和強勁的國產替代能力。
但金風科技主營的整機制造及配套是毛利率最低的部分,且整機與零部件相比不存在很高的技術壁壘,因此在產業鏈中還與其他整機制造的企業有著很大的競爭。在風電整機制造商中,風科技新增裝機容量為12.38GW,占國內市場21%的份額,為全國第一。但從今年上半年的競爭格局來看,明陽智能、三一重能、運達股份等均在后面窮追不舍,上半年,明陽智能風機銷量為234.2萬KW,同比增長15.74%。
而目前,各大廠商之間通過大打價格戰的方式來爭搶目前的市場份額,風機價格一度跌至200元/KW。因不愿犧牲利潤,金風科技并沒有采取低價策略,從而在幾次重大項目競標中失利。今年4月,在中國華能2.88GW風電機組采購項目中,金風科技僅獲得兩個分散式風電項目,規模為60MW,占比2.08%。大頭市場份額被三一重能、運達風電拿下。
這部分若是回饋到業績上,盡管從目前的合同訂單來看,金風科技還有著比較不錯的增速和市占率。但隨著風電進入平價時代后,如果金風科技想要保持目前的市場地位,很難說是否會加入目前的價格戰當中
總結
風電板塊今日瘋狂的表現,離不開最近密集發布的政策加持(碳中和)與風電企業業績的暴增。且國家也多次明確了“1+N”體系在碳達峰碳中和里的重要性,風電和光伏作為被強調的那個“1”,還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前景。
而金風科技作為風電整裝廠商龍頭,處在一條朝陽賽道,自然也能吃到一定的紅利。但風機整裝行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不愿低價搶占市場份額的金風科技要拿什么來支撐自己的護城河,且從整個產業鏈來看,零部件制造比整機有著更加明確的高利潤和增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