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能源局最新公布的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今年1-9月,我國光伏新增裝機為25.56GW,而前8月新增數據為22.05GW,也就是9月新增裝機為3.51GW。雖然同比2020年9月約1.11GW的數據,漲幅高達217%,但相比7月和8月有所下滑。
據業內預測,今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為55-65GW,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新增裝機為13.01GW,跟預期存在較大差距。
2021年10月20號,中央電視臺財經頻率長時間談到目前的光伏行業現狀:光伏建設快馬加鞭,上游原材料量價齊升,硅料企業利潤大增,硅料價格從年初不足8萬元一噸,上漲到26萬元一噸,而下游企業則虧損嚴重,很多組件企業甚至停產,光伏投資企業收益率下降,很多項目處于暫停階段。光伏行業的發展,需要上下游共同協作,每個環節保持合理的利潤,某個環節過高或者過低都對行業發展不利。
報道指出,為保障能源供應,國家能源局規定風光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比重要達到11%,目前我國正在加快建設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基地,第一期裝機容量約1億千瓦已于近期有序開工。需求增加帶來了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央視記者走進浙江某硅料企業看到所有生產線都在加班加點生產,硅料供不應求。該企業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產線已經是24小時全開,倉庫基本沒有庫存,產量以及銷售形勢非常好,預計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年”硅料產量增加的同時,價格也在不斷上漲,由每噸不足8萬元上漲至26萬元左右,硅料企業利潤大增。例如合盛硅業,上半年歸母凈利潤23.7億元,同比上漲428.3%,第二季歸母凈利潤14.7億元,同比上漲636.6%。新安股份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5.8~16.2億元,同比上漲719%~740%。
同樣是雙碳目標需求下,同樣在原材料漲價的壓力下,光伏在漲價,風電在降價,格局高低立判。
與火爆的上游市場需求和高利潤相比,光伏行業中下游企業的日子卻難過很多,下游用進入行業寒冬來描述一點也不為過。
根據光伏們報道,最近各組件企業的銷售負責人都不主動維護客戶關系了,交不上貨已經成為行業常態。
隨著組件的減產,電池也迎來了開工率的新低,據某漿料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電池廠的平均開工率約為45%,該人士補充道,“今年電池的新增產能也拉低了平均開工率,但總體來看,四季度并不樂觀”。
某二線電池廠表示,在漲價潮下,只開了大尺寸的電池產能,“166及以下就沒開過,一直在停著,目前大尺寸電池還可以,但組件端的客戶更多來自于分布式,大型地面電站基本很難接受”。
在這一關口上,組件的諸多輔材企業也并不好過,某玻璃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組件企業的開工情況并不樂觀,硅料再這樣持續漲下去,整個行業都會受傷,接下來的日子更難熬“。
從具體情況來看,今年光伏產業所面臨的困難顯然更為嚴峻,硅料價格在國慶前后再次暴漲,相比年初漲幅已超過200%,而組件價格漲幅還未超過50%,組件企業毛利率大幅下滑,只能通過降低開工率的方式,跟上游進行博弈。
同樣面對2元/W以上的組件價格,終端市場投資已經沒有利潤空間,市場只能暫停開發,有位光伏行業人士的留言就代表了很人的心聲:一邊是價格越來越透明,分布式光伏安裝價格從年初的3.5逐漸降到現在3塊左右,張口閉口就是XX、XX(一線組件品牌名),現在是有活沒法干!用A級賠錢,用B級怕出事,小牌子沒人要,還不如不干!
如果光伏上游企業還繼續保持高利潤,沒有大局意識,不積極配合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仍然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國家將會依法采取干預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