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天會扔掉多少垃圾?
平均1公斤左右。輕重不超過幾瓶礦泉水,大小不超過幾個垃圾袋。
那么全中國的城市每年會有多少垃圾被送往垃圾場呢?
2019年,3.1億噸。重量相當于5700艘遼寧號航母,大小能塞滿20個西湖。
這些垃圾要怎么處理?
全世界也就只有三種方式:1、衛生填埋(挖個坑埋了);2、垃圾焚燒(一把火燒了);3、生物處理(堆肥)。
垃圾處理方式優劣比較
作為一個十四億人口的國家,統計總量時總是會得到一個大得驚人的數據。體量如此驚人的生活垃圾在2011年時大概有8成會被送往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理,但填埋場會滿,城市周圍的地也不夠用,垃圾圍城的現象便出現了。
北京周邊垃圾場分布情況
如果垃圾滲濾液(臭味的來源)不慎泄露,會造成土壤、地下水二次污染,進而影響周邊居民健康,這樣看來,顯然不符合與環保相關的高層指示精神。
堆肥是把垃圾中的有機成分分離出來,加入添加劑進行發酵,并最終加工成肥料,屬于資源化利用程度較高的方式。不過,堆肥只適用于有機物含量較高的垃圾,存在處理時間長、處理容量小以及垃圾減容量小等缺點,無法作為主流處理方式。
相比之下,焚燒是綜合效果更好的方式:占地面積小、焚燒垃圾僅需要1-2小時,垃圾體積能減少90%,只要是正規操作的垃圾焚燒廠,焚燒溫度超過800℃便可全面分解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隨意焚燒垃圾會產生致癌物質二惡英,但二惡英會在高溫下分解),同時還能發電上網、供熱。
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垃圾資源化利用,背后到底蘊含怎樣的“大生意”?垃圾焚燒誕生了哪些上市公司標的?這個賽道投資邏輯是什么?
01垃圾焚燒發電的迅猛發展
------市場規律告訴我們虧錢的事情沒人做。
焚燒垃圾很大程度減少了人類被垃圾包圍的恐慌?赏顿Y高這唯一的問題就成了行業發展繞不過去的點。
垃圾焚燒電廠的營收由當地政府支付的垃圾處理費+電網支付的上網電費共同組成,2011年時全國平均垃圾處理費在70元/噸,平均上網標桿電費0.42元/度。一座每天能處理1000噸垃圾的垃圾焚燒電廠在11年的造價高達3-5億元不等。按照當時的收費標準,運營一座電廠的回本周期毫無疑問將超過十年。
市場規律告訴我們虧錢的事情沒人做。
為了能夠讓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不虧錢,國家在2012年給出了一份豐厚的補貼——焚燒廠每處理一噸垃圾,無論實際發電上網多少,都至少按照280度電計算,每度電按照0.65元價格收購。換句話說,垃圾焚燒電廠每處理一噸垃圾除了垃圾處理費外電費收入最少能有182元,比平均垃圾處理費高了兩倍還多。
在“十二五”規劃初期,隨著政策的全面推廣圾焚燒被人所熟知。2012年4月10日出臺的《關于完善垃圾焚燒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通過“280kwh、0.65元/kwh”的補貼標準更是將垃圾焚燒業務推上了風口。
利潤豐厚又符合政策導向,我國城市與縣城垃圾焚燒處理規模從2011年的2801.83萬噸迅速提升到2019年的13491.70萬噸。政策東風下,整個“十二五”期間與垃圾焚燒相關的上市公司的業績和股價都有著亮眼表現。
雖然在過去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垃圾焚燒行業也出現了種種亂象,比如二噁英污染導致的社會輿論壓力、流化床與爐排爐技術路線切換帶來的行業陣痛等等,但在垃圾焚燒發電補貼政策的保駕護航之下行業總體表現依然欣欣向榮。
02補貼退坡
————所有人都知道發電補貼是垃圾焚燒電廠的重要利潤來源
如果急剎車,那些最初依靠補貼而獲得喘息機會的公司將會如何?
2019年隨著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補貼退坡,市場第一次開始擔心垃圾發電補貼能否持續。于是,行業內投資增速與垃圾焚燒新增處理量增速開始下降,垃圾發電股票也迎來了一波延續半年的超額下跌。
2020年9月,《關于<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下發,將生物質發電項目享受補貼的上限作出了明確限制,即“十五年或82500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
也就是說,一旦達到補貼退坡標準,相關項目的凈利率將至少腰斬。業內公司對既有項目和新增項目的長期預期收益紛紛向下調整。
此次下跌過程中行業內上市公司普遍跌幅超過20%,其中興蓉環境因為垃圾發電僅占其營收的5.2%從而受影響較小,而上海環境則依靠上海地區每噸超過200元的垃圾處理費降低了發電補貼退坡的影響。
03迎來轉機
-------在市場開始形成一致看法的時候,出人意料的事情往往就會發生
業內上市公司突然集體性上漲,其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從歷史分析經驗來看,這個時候的著眼點不能再局限于補貼退坡,應從更深層次的行業變化來解釋出現的轉機。
垃圾圍城,垃圾焚燒需求量上升
普通人可能很難想象自己所在的城市其實是被垃圾群所包圍。我國600座城市周圍已堆放或填埋各類垃圾80億噸,有2/3的城市被垃圾群包圍。
“垃圾圍城”讓垃圾填埋場難以新增,同時現存垃圾填埋場還不斷迎來封場,目前已有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推出垃圾焚燒處理中長期規劃,提出原聲生活垃圾零填埋要求。根據現有數據測算,2020年平均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比例計劃達到56%,這一數據相較2019年的45%上升了14個百分點。
垃圾填埋難以新增、存量快速下降、再加垃圾產生量不斷新增,使垃圾焚燒需求增速快速上升。垃圾焚燒替代需求也不斷擴大。
垃圾焚燒企業經營狀況好轉
一座垃圾焚燒電廠從規劃到建成一般需要一年左右,2020年下半年正是國內疫情緩解、垃圾焚燒項目大規模啟動的時候。2020年業內龍頭垃圾焚燒企業的在建產能平均占到已投產產能的50%以上,垃圾發電項目初始投資較大并且建設周期長的特性導致企業普遍面臨現金流壓力大的問題。
以瀚藍環境為例,公司在2020年已經投產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處理規?傆17250噸/日,在建及待建產能14350噸/日,在建產能/投產產能為83%。到了2021年6月,公司已投產項目處理規模22950噸/日,在建及待建產能僅剩6300噸/日,根據在建和待建項目的估算,瀚藍環境到2022年上半年將新增投產產能4050萬噸/日,按照業務規劃,2021年后公司的產能將進入平穩期。也就說,在當前政策環境不變下,瀚藍環境2021年全年的營收和凈利潤會迎來至少20%的增長幅度。
擴展到整個行業,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大部分企業在建項目陸續完工,同時為了應對補貼退坡的影響,企業們紛紛選擇不再新增項目,提高在運營項目的能力,為此現金流、財務費用和營收都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每噸垃圾發的電變多了
垃圾噸發電量取決于垃圾熱值和焚燒技術,近幾年如火如荼開展的垃圾分類業務將熱值較高的干垃圾與熱值較低的廚余垃圾分開,直接提升了相關地區垃圾焚燒廠所獲得垃圾的熱值。據上海環境旗下的上海市老港固廢基地負責人介紹,實施分類政策后,每噸垃圾燃燒熱值由1700大卡提升35%至2300大卡,發電量由 480 度提升 15%至 550 度。
焚燒技術方面,由于龍頭企業在爐排爐滲透率、中溫次高壓技術等方面更占優勢,焚燒技術對垃圾噸發電量的提升則主要體現在行業龍頭企業身上,像是光大環境的噸上網電量就從2011年的226Kw/h提升至2020年的320Kw/h、偉明環保噸上網電量則由2011年的239Kw/h提升至2020年的291Kw/h。
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營收來源增加
碳排放交易與綠證交易并不是什么新事物了,但都因配套政策不完善導致了一系列嚴重問題——碳排放權與綠證用處有限、買家稀缺、價格低迷,對垃圾發電企業難以形成營收上的有效幫助。
但2021年“碳中和”概念為各省市政府與耗能企業帶來了新能源發電配額與碳排放量配的的嚴峻指標,隨之而來的便是各地交易試點的建立與供需關系的互換。按行業均值計算,CCER交易價格達到80元/噸時便可增厚行業售電收入的7.7%,進一步抵消補貼退坡所帶來的影響。
04結語
-------新紀元
出于對垃圾焚燒的迫切需求,不管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技術如何、區位優勢如何,十年來的垃圾焚燒發電上網電價補貼政策無差別的對所有垃圾發電企業給予保護。這種政策保護的初心是希望企業能夠苦修內功,不斷提升內在技術與抗風險能力。
無論是“門外漢”通過并購在垃圾焚燒領域迅速占領一席之地,還是業內企業借助并購尋求規;,可以看到垃圾焚燒行業并購十分精彩。2011年,水務龍頭首創股份通過收購新環保能源,將業務觸角延伸至固廢處理領域;2013 年,瀚藍環境收購創冠環保(中國)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垃圾規劃處理能力一年內提升四倍。
事實上,現階段我國垃圾處理的行業集中度和國外發達國家仍有明顯的差距。比如,美國的垃圾焚燒市場便被萬卡塔占據了超過70%的市場份額?梢哉f,補貼退坡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來說正是進入行業集中度提升的新紀元。
不可否認的是,那些過分依賴補貼、不思進取的企業必然會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掉隊、乃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