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價格的不斷上漲,引發了市場的持續關注。
據硅業分會9月22日數據顯示,本周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0.6-21.9萬元/噸,成交均價小幅上漲至21.49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為0.51%;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20.4-21.7萬元/噸,成交均價上漲至21.25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為0.47%。
談及硅料價格延續漲勢的原因,硅業分會方面表示,“一方面,仍是由于目前硅料供應量不及下游開工率提升帶動的需求,供不應求從根本上支撐了價格上漲的趨勢;另一方面,各地因能耗雙控限產、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導致工業硅粉價格屢屢翻倍創新高,多晶硅料成本隨之大幅增加,再疊加硅粉供應短缺的市場預期,推動硅料繼續小幅上漲。”
另據生意社數據顯示,目前,有機硅DMC市場缺貨嚴重、一單難求。
具體來看,截至9月23日,數據監測主流地區有機硅DMC市場報價均價參考在56000元/噸。這與9月18日價格相比,中秋節后漲幅達33.33%;與13日相比,10日內漲幅達46%;與9月初相比,本月漲幅更是高達49.33%。
對此,有業內人士向新能源日報記者分析表示:“硅料價格上漲主要原因是由于供需失衡,即:供給少、需求量增多。”
“硅料價格上漲,主要是由于硅料擴產周期較長,跟不上硅片端的擴產速度,從而導致短暫性的供不應求!宾L平臺智庫專家、無錫尚德某資深從業者向新能源日報記者分析表示。
“能耗雙控”限產,硅料產出受影響
今年8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印發<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的通知》。根據《晴雨表》,能耗強度降低方面,今年上半年,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新疆、云南、陜西、江蘇9個省(區)能耗強度不降反升,為一級預警。
隨后,9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明確了能耗雙控制度的總體安排、工作原則和任務舉措,繪制了能耗雙控制度發展“路線圖”。
隨著該方案的下發,新能源日報記者注意到,部分省市相繼以停產、限電的方式控制能耗,使得部分工業企業逐漸陷入停產局面,從而推動了硅料價格的上漲。
近日,云南發改委發布《關于堅決做好能耗雙控有關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提到,加強工業硅行業生產管控,確保工業硅企業9-12月份月均產量不高于8月產量的10%(即削減90%產量)。
而據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工業硅產量地區分布情況顯示,云南地區工業硅產量占總產量超20%,僅次于新疆。
對此,硅業分會方面指出,云南工業硅限產實際影響工業硅產出約5萬噸/月,其中,應用在多晶硅領域的工業硅約1-2萬噸,占國內工業硅月產量的4%-8%,減少量基本可由新疆、四川等地足量補充。但供應緊缺的市場氛圍,造成有機硅、鋁合金領域跨牌號采購,更加劇了工業硅供不應求的局面。
除云南外,不少地區的企業“停產潮”仍在繼續。
據硅業分會9月22日數據顯示,截至本周,國內12家多晶硅企業在產,其中2家檢修,一家正常按計劃設備檢修,另一家受當地限電影響被迫停產檢修,計劃10月中旬之前恢復正常運行。
此外,硅業分會方面預測表示,“由于個別企業非計劃內停產檢修,產出大幅減少,預計9月份國內硅料產量低于預期,其中受檢修影響的硅料產出減少量將在2500噸左右。目前看10月份硅料供應相比需求受影響程度更大,因此預計9月底多晶硅長單定價仍將延續目前的上漲態勢!
“一單難求”下采購加。后@現百億元大單!
隨著硅料價格持續走高,不少企業紛紛加快采購的步伐,簽訂長單合同鎖定硅料。其中,甚至出現了百億元價格訂單。
9月22日晚間,雙良節能公布了兩份硅料采購合同,與協鑫、特變電工簽訂了286.77億元的長單采購合同,鎖定了未來五年內共13.5萬噸硅料的供應。
具體來看,雙良節能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良包頭公司)于9月22日與協鑫系旗下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硅料戰略合作協議書》,合同約定2021年9月-2026年12月期間,買方向賣方采購原材料多晶硅料(包括塊狀硅和顆粒硅)5.275萬噸,預計采購金額約為112.09億元。
此外,雙良包頭公司還與特變電工旗下新特能源、新疆新特晶體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簽訂了《多晶硅戰略合作買賣協議書》,合同約定2022年1月-2026年12月期間買方向賣方采購原材料多晶硅料8.22萬噸,預計采購金額約為174.68億元。
除雙良節能外,今年8月5日,頭部硅料企業大全能源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該公司2021年產量已全部通過長單鎖定。
華創證券研究表示,各地電力不足導致開爐生產受阻,預計后續供應緊張的情況將持續至2022年4月水電旺季到來之前,金屬硅價格仍將持續上漲;有機硅漲價的驅動主要來自金屬硅成本的支撐,往后看內需市場臨近“金九銀十”旺季疊加9月有廠家計劃檢修,供需有望進一步收緊,繼續推高有機硅價格。
隨著上游硅料的價值上漲,對產業鏈下游的影響在持續延伸。
近日,東方日升在其公布的調研活動信息中提到,“受光伏上下游產業鏈供需階段性不平衡影響,上游材料供應緊張且價格階段性高位,盈利能力階段性提升;對下游電池組件形成巨大擠壓,導致電池組件盈利能力階段性下降!
一直以來,“硅料價格上漲”成為業內的熱議話題之一。
隆基股份董事長鐘寶申曾表示,“從企業自身來看,需用長遠的眼光做好戰略規劃,準確把握產業發展的趨勢和節奏,確保企業生產經營的均衡穩定。”
對此,有光伏行業分析人士向新能源日報記者分析表示,“當前,由于硅料供需緊張、價格上漲,會將成本端壓力進一步傳導至下游硅片、電池片、組件,這使得下游也不得不共同漲價或利潤被壓制,最終加劇整個產業鏈之間的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