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煤協組織國內14家重點煤炭企業聯合發出倡議,號召重點煤企努力提升煤炭資源保障能力,提前做好今冬明春采暖季資源準備,主動做好煤炭穩價工作,不隨意漲價,主動抵制哄抬市場價格行為,引導市場價格逐步回歸合理區間。
此次倡議還要求各重點煤炭企業一方面要嚴格執行煤炭中長期合同制度,優先保證發電供熱用煤需要;另一方面還要盡早啟動2022年度全國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工作,增加中長期合同簽訂數量、提高簽訂比例。
與此同時,在昨日召開的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新聞發言人還指出,要推動煤炭中長期合同對發電供熱企業直保并全覆蓋,確保發電供熱用煤需要;同時還要求發電供熱企業和煤炭企業在今年已簽訂中長期合同基礎上,再簽訂一批中長期合同,并將發電供熱企業中長期合同占年度用煤量的比重提高到100%。
不難發現,國家層面正在通過強化國有煤炭企業政治和保供意識,多措并舉以提高長協合同的簽約比例來確保市場供應增量和煤價穩定?梢灶A見,在當前市場供應持續偏緊狀態下,長協煤的保供主力軍作用將在政策層面的持續施壓下必定會進一步凸顯出來。今日智庫關注到,近日內蒙古能源局發布消息,將有序補簽2021年四季度電煤中長期協議,且近期內蒙古伊泰、匯能等煤礦企業已經與下游電廠以最高限價的方式補簽了長協合同,合計供煤增量達423萬噸。
反觀當下動力煤市場,截至目前,北方四港區庫存1594萬噸,同比降幅23.68%;全國重點電廠煤炭庫存5060萬噸,同比降幅37%,且庫存持續下滑,眼下冬儲臨近,下游補庫需求將陸續釋放。然而,產地煤炭供應增量仍然不及市場預期,8月份全國生產原煤3.4億噸,同比增速由上月下降3.3%轉為增長0.8%。
今日智庫認為,在當前市場供需矛盾突出、煤炭增量有限情況下,只有加強長協合同簽約比例,強化煤炭資源的供給效率,發揮長協煤的市場保供主體作用,才能穩定煤炭供應及市場預期,才能實現煤價平穩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