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太 陽 能 >> 正文
綠證、配額制、碳交易及綠電如何購買交易
來源:能源日參 時間:2021/9/10 18:01:49 用手機瀏覽

為了促進我國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發展引導全社會積極參與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新能源電力行業在的中長期發展和解決補貼退出后的市場激勵問題,綠證制度和可再生能源消納權重、碳交易以及綠電等政策應運而生。

(來源:微信公眾號 能源日參)

綠證:

我國2017 年起開始實施綠證交易,目前采取自愿交易,補貼目錄內的陸風和集中式光伏以及平價項目均可以申請。我國實施綠證制度的目的主要是減輕新能源補貼壓力和引導綠色電力消費觀,促進清潔能源利用。目前,處于自愿認購階段的綠證交易并不頻繁,處于有量無市的靜默階段。我們認為隨著碳中和的理念和價值觀持續的普及和深化,綠證代表的環境價值將會被更多人認知和重視,消費者購買綠證的積極性會明顯提升。而為了更好的發揮綠證制度的作用,綠證制度也有望得到進一步完善。

我們認為未來有三個可能的完善方向:1)綠證由自愿交易轉變為強制交易,由消費端強制承擔綠證成本;2)設計實質性激勵政策,鼓勵消費者購買綠電;3)取消配額制,配額的約束直接由綠證消納百分比完成。

配額制:

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配額制)出臺主要是為解決我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責任問題,從需求側入手促進新能源行業發展。配額制的責任主體是電力消費者,通過電源消納結構引導行業發展。配額制配合綠證制度實施,為綠證定價并為新能源電力在平價時代獲得補貼提供交易對手和源動力。我國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權重將自2021 年起逐年提升,預計到2030 年時將達到25.9%。根據政策,各省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權重年均提升1.5%左右,并遵循“只升不降”原則。2022 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消納量的最低預期值和實際完成值有望分別達到23382 億千瓦時和25037 億千瓦時,較2020 實際消納值分別增長了8.5%和16.2%。2022年全國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量的最低預期值和實際完成值有望分別達到11199 億千瓦時和12192 億千瓦時,較2020 實際消納值分別增長了31.1%和42.7%。

碳交易市場

以減碳排為主,從供給側劃分碳排放權責,促進能源轉型?7 月16 日,全國碳交易正式上線,目前有2000 余家發電企業參與交易。

根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數據,前十六個交易日,碳排放配額(CEA)收盤價均超過50 元,平均收盤價為54.0 元/噸,平均成交價為50.45 元/噸。

成交量方面:除去首日實現較大交易量外,其余交易日CEA 成交量整體呈萎縮態勢,日均成交量為13.6 噸(不含首日),若日常成交量維持在這個水平,以一年250 個工作日計算,全年CEA 成交量約3392 萬噸,以平均成交價50.45 元/噸計算,全年成交額將達到17.11 億元。

碳交易市場劃分了各行業碳排放權重,從供給側入手改變能源結構。以電力行業為例,碳交易市場運行后,碳價會與發電成本耦合,促進我國能源結構轉型;谒姆矫嬖,我們認為碳市場運行后中短期內優質火電企業受影響較。1)為實現通過電價來引導用戶端使用低碳能源的目的,火電企業未來有望將部分碳排放成本傳導至終端,由電能消費者承擔;2)火電企業的減排改造進度在八大減排行業內位列首位,短期內減排壓力相對較。3)主要火電能源集團內部都有大量新能源項目的儲備,可以提供CCER;4)火電角色向調峰角色轉變后,度電碳排放會提高,我們認為調峰產生的碳排放成本將由下游承擔。對于風光等新能源而言,在碳交易市場啟動后,新能源運營商作為二氧化碳減排和新能源電力的主要提供方,必定會增加收入成為主要受益者。

綠電綠色電力交易

特指綠色電力的中長期交易,是由現有的電力交易中心組織的。交易的市場主體是電網企業、風電和光伏發電企業、電力用戶和售電公司。電力用戶是有綠電消費需求的用電企業,后續將擴大到電動汽車、儲能等。交易的產品為平價風電和光伏發電的上網電量,帶補貼的新能源交易電量不再領取補貼,以后擴大到水電。交易機制一是通過電力直接交易方式購買綠電產品,由電力用戶(含售電公司)與發電企業直接通過雙邊協商、集中撮合、掛牌等方式達成交易。二是向電網企業購買其保障收購的綠電,省級電網企業、電力用戶可以以集中競價、掛牌交易等方式進行。直接交易價格由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通過雙邊協商、集中撮合等方式形成。向電網企業購買的綠電產品以掛牌、集中競價等方式形成交易價格。完全市場化綠電附加收益歸發電企業,向電網企業購買且享有補貼的綠電附加收益用于對沖政府補貼,其他保障上網的綠電附加收益專款用于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工作。

交易當日,共成交了近80億千瓦時的綠色電能全國共有超過250家發電企業和電力用戶參與。

知識小科普

綠色電力交易是指用電企業直接對接光伏、風電等發電企業,購買綠色電能,并獲得相應的綠色電力消費認證。國家發展改革委介紹綠色電力在電力市場交易和電網調度運行中優先組織、優先安排、優先執行、優先結算。

近期,綠色電力交易以風電和光伏發電為主未來逐步擴大到水電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具體怎么交易?價格如何?將如何促進我國新能源的發展?往下看,帶您了解!

目前開展的綠色電力交易由用電企業尋找省內符合條件的光伏、風電發電企業,進行協商后通過北京、廣州電力交易中心的平臺進行雙邊協商或集中撮合并通過電網安全校驗,形成最終交易當下跨省的電力交易主要通過省級電網公司代理。綠色電力交易的價格大體分兩部分一部分是電能價值另一部分是環境價值通過交易的綠色電力價格較基準電價上浮了5%~10%。北京電力交易中心湯洪海表示“通過這個上漲,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綠色權益屬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也促進了進一步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建設。”

通過綠色電力交易我國日益豐富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將得到優化配置,有利于促進新能源消納服務新能源發展擴大新能源接入規模逐步構建起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實現,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加快綠色轉型發展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對于用電企業來說雖然綠色電力電價高但其中包含的環境價值可以加速企業綠色轉型實現低碳甚至零碳發展,在此次交易中施耐德公司為上海的五家工廠采購了1700多萬度綠色電能滿足了88%的用電需求有望在2022年提前實現部分工廠的近零碳排放。

據介紹,綠色電力交易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了整個交易環節可追溯、可追蹤、可認證確保了綠電生產、交易和消費的全環節溯源提高了綠電消費認證的權威性。

這些機制目的都是促進形成綠色能源生產消費的市場體系和長效機制,推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控制碳排放總量。綠證和綠電交易的都是新能源電量,只是綠證的范圍大些,以后綠電也可以擴大到這個范圍,交易的都是“電”,綠電應當可以替代綠證。碳排放權交易的范圍更大,涉及的領域不只是電力系統,交易的是“碳”,兩者有密切的關聯,就有一個“電”和“碳”銜接的問題了。其中綠電交易有明顯的優勢。綠電交易由現有的電力交易中心組織實施,只是增加了一個交易品種,將買電變成了買綠電,現成的交易機構、交易機制,用戶不用買了電,再去買綠證,一次交易就實現了綠色消費,賣方同樣可以一次搞定,明顯更便捷、高效。電力交易中心與調度、結算等部門聯系緊密,可以全面記錄綠電生產、交易、傳輸、消費、結算等各個環節信息,實現全流程可信溯源,更具綠電消費認證的權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光伏發電還能賣“碳資產” 雄安新區首筆綠色碳交易實現
可再生能源補貼欠賬兌現有多難?
國家電投、華能、中國石油等10家企業成為全國碳交易首
李瓊慧:我國綠證與綠色電力交易機制的現狀、問題與挑
新能源企業要從碳市場中尋找新機
一次采購30160個綠證 歷史最大規模綠證交易完成交割
北京環交所總裁:碳交易或能倒逼能源產業改革
專家預測世界碳交易量將會超過原油期貨交易量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