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華為數字能源公司首席運營官、華為智能光伏總裁陳國光接受CCTV-2《經濟信息聯播》采訪(央視新聞標題:《光伏發電進入平價時代,智能化運維降本增效》),介紹了華為智能光伏解決方案關鍵技術以及對行業加速進入平價時代的價值貢獻。
一言以蔽之,就是:“把傳統的光伏電站變成智能化的光伏電站,從而可以實現發電量提升3%以上,運維效率提升50%以上。”
近年來,青海省立足海南州豐富的光照資源和荒漠化土地,圍繞清潔能源產業做文章,將其打造成全球最大的18.6GW清潔能源基地。
目前,已經建成的2.2GW全球單體最大光伏電站位于海南州塔拉灘光伏產業園,占地面積56平方公里。相當于8000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土地上,鋪設了2000萬塊光伏電池板,華為智能光伏為該項目提供了1.6GW智能組串式逆變器及相關智能化解決方案。
自2020年9月26日并網以來,華為智能光伏因其出色的穩定表現,獲得了業主——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投黃河公司”)的高度認可。
國家電投青海黃河光伏維檢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副主任宦興勝也在節目中為華為智能光伏組串逆變器打CALL:“利用組串逆變器采集的電流和電壓,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和算法,10分鐘之內可以判斷,整個(光伏)組串的一個故障情況。”
智能光伏相比傳統光伏最大的不同在于:通過數字技術與光伏技術的融合,不僅整體提升了光伏電站的發電效率,還大幅降低光伏發電成本,進一步使得光伏告別補貼進入平價上網時代、與傳統火電競爭成為了可能。
正如國家電投黃河公司董事長謝小平所說的那樣:“青海的火電標桿電價是(每度)3.247角,那么我們現在的光伏電站的上網電價是2.2角錢,這個比火電已經低了1角錢了。所以目前在青海建設光伏電站,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平價的時代。(我們)在青海規劃了1億千瓦的水風光儲清潔能源基地!
附:陳國光談智能光伏完整版
Q:具體來說,什么叫智能光伏?華為在智能光伏業務中主要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目前有哪些成績進展?
智能光伏就是在傳統光伏發電系統中應用更多的電力電子技術和數字技術,將電站設備以及整個系統進行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比如,把傳統逆變器這樣一個單一功能的電力轉換設備,變成一個集傳感、傳輸、遠程控制、電力變換為一體的智能控制器。不僅是逆變器,包括組件、跟蹤支架、箱變等電站的核心設備,全面實現數字化,最終將傳統光伏電站變成智能光伏電站,實現發電量提升3%左右,運維效率提升50%以上,從而大幅降低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
截至今年5月,華為智能光伏累計全球發貨量超過175GW,每年可生產2200億度清潔電力,相當于2個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可以減少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種植了2.2億棵樹。
Q:智能光伏和傳統光伏最大的區別在哪?目前智能光伏的發展情況和未來市場空間如何?
最近十年間行業不斷創新,光伏發電已經進入平價上網的時代。未來,智能光伏會在三個方面進一步創新,推動光伏發電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主力能源:
一是光伏與儲能真正的融合及統一調度管理,光伏電站具備傳統發電機的能力,成為一個智能光伏發電機,克服間歇性、波動性的缺陷,真正支撐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二是AI技術應用。系統自行調節發電、儲電、用電等模式,實現系統最優化運行,進一步降低發電成本和用電成本。
三是智能化管理和運維。智能光伏能夠實現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減少人工投入。比如一個100MW的電站,面積相當于100多個足球場大小,只是巡檢電站里的組件,原來人工需要2個月才能完成,在智能光伏電站,只需要鼠標輕輕一點,20分鐘就能完成全部組件的檢測。
碳中和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未來30-40年將是風電和光伏加速倍增的戰略機遇期。據有關機構預測,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2030年和2060年風電、光伏裝機大概分別要達到16億千瓦和50億千瓦,智能光伏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Q:為實現光伏更高質量發展,您有何建議?
2021年上半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14.1GW,同比增長22.6%,其中分布式新增裝機同比增長97.5%。
隨著整縣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將進入到千行百業、千家萬戶。以前,光伏和儲能電站都建設在偏遠的特定區域內,發生事故只影響系統本身,現在,光伏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更加緊密結合在一起,必須保證人身、財產的安全。
在分布式光伏發展相對成熟的歐美市場,都已經把光伏組件快速關斷、直流拉弧檢測作為強制標準來執行。因此,我們建議國家盡快出臺屋頂分布式光伏安全標準并監督落地執行,促進分布式光伏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