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風力發電 >> 正文
助力雙碳目標 “水風光”打捆開發恰逢其時
來源:中國能源報 時間:2021/8/15 17:02:04 用手機瀏覽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水電作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持積極開發的思路”“科學規劃、開發我國水能資源,有利碳達峰”“盤活常規水電資源優勢,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需要”……記者近期在采訪中頻繁聽到上述觀點。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水電是與“風光”等可再生能源配合效果最好的電源品種,加快“水風光”等清潔能源打捆開發是實現“雙碳”目標和攻堅新型電力系統的必備途徑,各流域“水風光”打捆開發正迎來發展機遇,要以流域為整體統籌規劃。

剩余水電開發潛力仍然巨大

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為,雖然近幾年我國水電投資驟減,“十二五”規劃的開工項目僅完成一半左右,“十三五”投產規劃未能如期完成。不過,鑒于我國可開發的水能資源量還不足總量的一半,“十四五”水電建設值得期待。

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黨委副書記鄭聲安認為,根據預測,到2060年,可再生能源將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70%,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占全口徑發電量的80%以上!八娮鳛榭稍偕茉吹闹匾M成部分,應秉持積極開發的思路,繼續開發剩余資源!

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洪琪近日在“3060”水電科普論壇上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核心路徑是“兩增一降”,即持續增加綠色能源供給量和提升生態匯碳等能力,持續降低化石能源消費,進一步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八娮鳛榫G色清潔能源,在實現雙碳目標中扮演獨特作用!

數據顯示,我國水電技術可開發容量6.87億千瓦,年發電量約3萬億千瓦時。2020年水電裝機3.7億千瓦,發電量1.36萬億千瓦時,相當于替代4.1億噸標煤,減排10.5億噸二氧化碳,效果十分顯著。目前,我國水電開發率為49.3%,剩余水電開發潛力仍然巨大,僅雅魯藏布江下游河段就有裝機約6000萬千瓦,年發電量3000億千瓦時。

水電開發助力新型電力系統構建

業內人士認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解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網難題,開發水電是最有效的路徑。

據了解,雅魯藏布江水能蘊藏量約1.1億千瓦,干流總開發裝機容量超過 8000萬千瓦,主要集中在下游,中游規劃按照“一庫十九級”開發,規劃裝機525萬千瓦,年發電量258億千瓦時;下游河段規劃 “兩庫十二級”,規劃總裝機容量8104萬千瓦,年發電量4052億千瓦時!邦A估雅魯藏布江可以支持2.4億千瓦-2.5億千瓦‘風光’新能源安全納入電網!敝袊茖W院院士陳祖煜表示,“比如怒江,水能蘊藏量約為4600萬千瓦,干流總規劃‘四庫二十五級’,總裝機容量3633萬千瓦,年發電量1806億千瓦時,預估可以支持0.9億千瓦—1.0億千瓦風光新能源安全納入電網!

“除了積極開發水電,盤活常規水電存量資源優勢尤為重要。”鄭聲安認為,可以結合構建以“風光”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需要,優化電力系統中其他電源的定位,例如對于具有較好調節能力的水電站,要調整其定位由電量支撐為主向以容量支撐為主轉變。“我國主要流域具有較好調節能力的水庫電站較多,要結合電力發展的新要求,開展水電融合改造潛力調查工作,推動示范項目建設!

此外,業內人士還呼吁,“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應本著快速推進的總基調,堅持應開盡開、能開快開,加快建設一批生態友好、條件成熟、指標優越的抽水蓄能電站,為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和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加強“水風光”一體化開發

鑒于“風光”的隨機性和間歇性,大規模上馬項目對電網安全穩定、電能質量提出巨大挑戰,“水風光”一體化電源基地建設是應對大比例新能源接入的一個有效途徑。

“水電調節性能良好,在新能源為主的電網中,其運行方式由電量為主、調節為輔逐漸轉向量調并重或調主量輔!瘪R洪琪認為,“以水電為基礎,統籌匯集‘風光’,實現源網荷儲一體化開發,可避免新能源單兵突進帶來的系統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講,水電開發對碳減排具有比本身電量更為重要的作用。”

陳祖煜表示,“水光”互補對電網貢獻巨大。他舉例稱,青海龍羊峽“水光”互補850兆瓦項目投運后,水電站GIS設備及送出線路年利用小時由原單體水電運行設計的4621小時提高至5078小時,提高10%,節省了光伏電站送出工程投資。“同時,‘水光’互補項目充分利用水輪發電機組的快速調節特點和水庫的調節能力,補償光伏電站的有功出力變化,向電網提供均衡、優質、穩定的電能。建議充分挖掘現有可開發大中型水電站的潛力,建設大中型‘水風光’一體化電源基地,建設小流域分布式光、水、生態農牧能源網!

鄭聲安介紹,我國常規水電剩余技術可開資源主要集中在西藏部分河流,以及雅礱江、大渡河等主要河流,生態環境協調問題比較突出、區位優勢和經濟條件并不理想,工程技術難度相對較大,項目實施挑戰較高!耙虼耍枰谧龊铆h境問題協調的基礎上,圍繞水電基地開發,以流域為整體加強‘水風光’一體化工作,推動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

馬洪琪也指出,未來我國水電開發逐漸向西南高寒高海拔地區轉移,技術難度更大,經濟指標更差,輸電距離更長,生態環境更加脆弱,移民安置及脫貧致富要求更高!耙运姙榛A統籌推進大型綠色能源基地建設,包括雅魯藏布江、瀾滄江、金沙江、怒江、黃河上游、雅礱江等流域大型綠色能源基地,通過基地化打捆開發,建設調節能力強的龍頭水庫,提升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電能質量和整體經濟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中國華能加強與河北雄安新區在碳交易、綜合能源服務等
大反轉!股市風“紅”光“綠”,風電迎來“逆襲”高光
東方電纜中標8.3億元陸纜項目
中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將啟動 首批納入逾兩千家發電企業
油氣強國轉型 海上風電迎來新勢力
風電“降價”肥了誰?
為碳中和設計初步“路線圖” 院士們的支撐要來了!
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發布 與征求建議函有六大不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