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風力發電 >> 正文
購買調峰能力換并網規模 新能源邊際成本再增加!
來源:北極星風力發電網 時間:2021/8/11 21:37:39 用手機瀏覽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獲悉,8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自建或購買調峰能力增加并網規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鼓勵、允許發電企業購買儲能或調峰能力以增加并網規模,可以有兩種形式:一是自建儲能或調峰資源;二是與調峰資源市場主體進行市場化交易的方式承擔調峰責任。

在比例要求上,超過電網企業保障性并網以外的規模初期按照功率15%的掛鉤比例(時長4小時以上)配建調峰能力,超過20%則具有優先并網優勢。

事實上,在2021年5月發布的《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已經對“保障性并網”和“市場化并網”有所解釋,其中,“市場化并網”即通過自建、合建共享或購買服務等市場化方式落實并網條件的項目,并網條件主要包括配套新增的抽水蓄能、儲熱型光熱發電、火電調峰、新型儲能、可調節負荷等靈活調節能力。

所以,此政策一經落地,儲能產業再迎一春。從2020年起全國各地風光發電項目強制配備5%-20%不等的儲能政策,到國家發改委《關于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中拉開峰谷差價,此次政策對于儲能產業來說又是一大利好。

不過對于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來說,意味著建設成本再次增加。

調峰服務作為電力輔助服務的一種,在現有的電力市場框架和規則下,儲能可參與中長期電量交易,調頻、調峰輔助服務市場交易。據北極星風力發電網統計,目前全國約20個省份(地區)出臺了調峰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將符合準入條件的儲能項目納入輔助服務市場,允許其以獨立主體身份參與調峰或調頻。

這意味著,未來在電網承擔的風光保障性并網容量以外,開發企業若想進一步增加項目并網規模,儲能建設、購買輔助服務已經成為必選項之一。

可以看出,此后電源企業再也不是單純的建設、賣電的角色,而是將逐漸承擔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并網并網消納責任,且隨著新能源發電技術進步,以及系統調峰成本的下降,電網企業承擔的消納規模和比例還將繼續調減。

當前,促進、增加可再生能源消納是當前推動我國風光快速發展,支撐雙碳目標實現的關鍵。為此,國家更是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力求緩解新能源并網消納難題。

7月,兩部委聯合發布《做好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投資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允許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由發電企業建設,以緩解網源不協調的矛盾,進一步促進新能源的送出消納水平。

以上政策同樣在行業掀起熱議,一方面,陸上風電、光伏已全面步入平價,項目收益率大幅下降的同時,再增加項目的線路送出成本,顯然已經讓不堪重負的電源企業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即便后期可以申請回購,但有媒體報道指出,電網回購意向不高、回購率底是發電企業自建配套送出工程遇到的難題。

盡管業內對政策褒貶不一,但我們看到的趨勢是,在國家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戰略和電力兩個一體化政策要求下,風光建設再也不可能獨善其身。鼓勵可再生能源企業自建/購買調峰能力絕對不是唯一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嘗試推動可再生能源多元化發展的促消納政策文件。

我們留意到,自從我國“30 60”雙碳目標提出后,新能源發展規劃已經數次被納入國家層面。2020年底,國家提出2030年風光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的數字;在2021年7月份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首次從國家層面提出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的目標。

2021年上半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6月底,風電裝機容量約為2.9億千瓦,同比增長34.7%。從今年的并網任務來看,與9000萬千瓦的并網指標還有很大距離。

8月5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開發建設按月調度的通知》,建立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開發建設按月調度機制,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從核準(審批、備案)、開工、建設、并網到投產進行全過程調度。

有行業媒體人士指出,這是中國國家層面首次開始將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建設納入到日常工作范例范疇,標志著風光新能源項目已經受到國家高度重視。

如此看來,可再生能源在“十四五”前期還面臨不小的增長壓力,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是一方面,同期做好消納保障工作才是風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從2020年至今印發的各項能源電力政策,我們不難發現,在兼顧各種資源稟賦、產業發展以及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要求下,基于大型綜合能源基地類型的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將進一步發展,一體化協同以及電力系統的協調要依托新的技術以及創新模式支撐,這必然會帶來單個項目之外的邊際成本的增加。

這也是我們所看到的,風光發電規模效應下,自身固定成本一再下降,而邊際成本也一再提高的現狀。但盡管“壓力山大”,多元化的能源結構將進一步保障能源安全戰略發展,這也是未來我國能源電力發展的一大趨勢。未來隨著產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各產業之間融合發展,當走向能源互聯網時代,共享經濟將再次降低各產業邊際成本,推動風、光及儲能成本持續下降,甚至遠低于常規電力邊際成本也將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2021年上半年風電運維價格指數
國際能源署發布《2050年凈零排放:全球能源行業路線圖
重磅!兩部委發布2021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
杜祥婉全面解讀能源新格局“風光”如何擔當重任
風電和光伏前途光明,為何生物質發電卻深陷困境
金風科技斬獲“艾唯獎”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行業最具影
如何在新的海上風電發展競賽中勝出?
各地推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 為生態文明建設夯實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