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資7億元:哈電轉型加碼風電裝備
作為三大動力王牌之一,中國最早的動力裝備企業,哈爾濱電氣在中國能源裝備領域可謂是居功至偉,但因為區位的關系,在最近的二十年,發展速度放緩,但在轉型的道路上,哈電做出了重要的決定,把原來國內曾經前五的風電主機制造商-湘電風能收入麾下,在短短幾個月,哈電對原湘電風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動作,前一陣開始全面社會招聘從總經理到分管副總經理的人才引進工作,就在前幾天,哈電集團和湖南興湘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對哈電風能公司新增的7億元注冊資本已全部實繳到位(注冊資本已增加至42.67億元),不得不說,央企出手從不手軟,在風電產業方面是敢想敢干。
哈電風能直到今天,其裝機規模仍然位列國內前六,是國內風電裝備研發制造的領軍企業和重要的風電設備制造基地之一,是海陸并舉的央企風電裝備企業之一。此次哈電的再次增資擴股,充分顯示了哈電未來要在風電裝備行業繼續做大做強的堅強決心。
厚積薄發:4.5MW陸上機型姍姍來遲
行業媒體最新通報,就在近幾天,太原重工Aerodyn平臺首臺4.5MW機組在中國電科院張北試驗基地成功并網發電,這個消息雖然來的稍顯晚一點,但最后還是來了,為中國大容量陸上風機又增加了一個新的選擇。
先不說機型如何,就太原重工本身而言,其重型裝備制造基因可謂根深蒂固,但風電歷史并不長,作為太原重工的子公司,太原重工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就是專業從事風電主機研發制造的部門,15年起步,注冊資本10個億,也是響當當的國企,究其體制問題,加上區域劣勢,發展一直不是非常順利,但從近兩年開始,也開始沉下心開始風電的研發。此次的4.5MW雖然慢,但只要國企 一旦發力,后勁也不可忽視。
從介紹來看,本款4.5機型與德國Aerodyn公司聯合開發的首款機型,后續還將加大葉片規格以適應中低風速,也就是說,這還只是開始。需要指出的是,機型特別介紹了運輸和吊裝便捷,機艙分體、整體運輸和吊裝,降低建設成本,這也是目前大機型的一個潮流方向。
“轉型新生”攻堅成為太重未來重要方向之一,太重在資金、政策等各方面給予了新能源公司空前支持,這次的4.5MW樣機從零部件技術協議制定、采購、全部機電圖紙施工設計廠內制造和試驗到風機成功吊裝和實現并網發電共歷時10個月,應該來說,這個進度也不慢了,后續還在推進5.XMW、8.0MW和10.0MW項目,開來下海也很快了。
央企之間合作:后發優勢不可限量
8月6日下午,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亦倫在北京會見了來訪的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余衛平一行,雙方圍繞行業發展、科技創新、深化合作等方面展開交流。
顯然,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高層拜訪。從雙方廠家座談的領導來看,這次是山東中車為主題,其風電董事長呂超,總經理李寶明參加。根據中廣核新能源公眾號信息公開顯示,中廣核副總經理、中廣核新能源執董李亦倫表示,中車和中廣核作為央企“走出去”的兩張名片,在各自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廣核新能源踐行中廣核“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在新能源大基地規劃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并非常愿意與中車這樣的央企有更廣泛合作。建議雙方要結合各自“十四五”規劃目標,發揮各自優勢,按照國資委部署要求,服務“兩個一體化”目標,找準深化合作契機,建立切實可行的工作機制,謀劃新能源大基地建設,風險共擔、合作共贏。尤其是最后新聞中加了一句:李亦倫對后續具體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
山東中車風電其實是中國中車的四級子公司,為中國中車旗下中車齊車集團下屬山東中車的子公司,是為數不多有主機和塔筒兩大產業的風電裝備公司,過去發展一直是不溫不火,但隨著中國中車高鐵及鐵路業務的逐步放緩,中國中車已經把新能源裝備業務作為其核心業務之一發展,從這次其大集團副總裁余衛平親自帶隊拜訪中廣核來看,中車集團對風電業務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升級為二級公司:國家能源加碼新能源裝備
今年4月:原國家能源旗下國電科環的子公司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升級為國家能源集團下屬二級公司,并且很快就換帥,包括董事長和總經理。要知道聯合動力曾經是國內前三的風電裝備企業,也是為數不多全產業鏈的企業(部分為國家能源集團內部),從孫子輩一下子變成兒子輩,充分顯示了國家能源集團對聯合動力的重視程度。
聯合動力是原國電集團、現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重組合并而成)的下屬風電整機商。因為某些原因,聯合動力市場份額逐步縮水、排名下滑:2016年起,連續4年第二的聯合動力跌至第四,2019年、2020年分別跌至第8、第10。頹勢漸顯,這可能也是聯合動力之前在國電集團內部保護主義的市場競爭形勢下,市場行為略顯不足,但這并不代表聯合動力的未來就渺茫。在央企國企序列中,風電裝備升級成為二級子公司的,聯合動力絕對是獨一份,從這一點就能知道集團對聯合動力的重視,據了解,未來幾個月,國家能源集團也會增資聯合動力,具體規模不清楚,但絕對不會低于哈電風能的這個規模。從企查查看到,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于2007年6月成立,注冊資本金才3.13億元,在行業中確實屬于少的了。
國企央企:未來風電裝備行業的主力軍企業
再看其他的國企央企,上海電氣,東方電氣,中國海裝,中車株洲所、運達股份,兩個為上市公司,兩個為上市公司子公司(東方風電、中車株洲所),一個已經完成股改(海裝),前兩者都在劍指第一梯隊目標。加上今天介紹的4家,9家國企央企的風電裝備企業,無論是已經在前列的三大動力,還是后來的幾家地方國企和中車央企,在能源轉型升級中,都盯住了新能源發展的風口,盡管當前看似有點瘋狂大躍進,但實際的結果顯示,風電的發展還是超出了我們行業自己的認知,上半年的裝機量已經告訴我們結果了。
央企、國企在過去是國家工業的脊梁,今天及未來,風電的主力軍也應該是央企國企,當然,我們的央企國企要充分認識到風電裝備行業的充分競爭態勢,如何跟民營企業取長補短,發揮自身的優勢,提升企業競爭力,要知道,主要是央企國企想干,就沒有干不成的事情,他們的優勢我想業內人士都很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