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太陽能開發利用規模快速擴大,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加快,已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領域。嘉峪關市光伏產業從“十二五”時期起步建設,“十三五”時期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體系不斷完善。進入“十四五”時期,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部署,建設綠色循環低碳的能源體系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面臨更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為進一步了解掌握我市可再生電力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嘉峪關市統計局認真開展了關于光伏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專項調研活動,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光伏發電相關概念
(一)定義
光伏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簡稱,是一種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生伏特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
(二)分類
光伏發電的系統分類主要包括獨立光伏發電系統和并網光伏發電系統。獨立光伏發電系統也叫離網光伏發電,包括邊遠地區的村莊供電系統,太陽能戶用電源系統,通信信號電源、陰極保護、太陽能路燈等帶有蓄電池的可以獨立運行的光伏發電系統。并網光伏發電系統,就是太陽能組件產生的直流電經過并網逆變器轉換成符合市電電網要求的交流電后直接接入公共電網,可以分為帶蓄電池和不帶蓄電池的并網發電系統。
(三)生產工藝流程
當光線照射太陽電池表面時,一部分光子被硅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傳遞給了硅原子,使電子發生了越遷,成為自由電子在P-N結兩側集聚形成了電位差,當外部接通電路時,在該電壓的作用下,將會有電流流過外部電路產生一定的輸出功率。利用電池組件中半島體材料的光電效應,使太陽能轉換為直流電,以一定數量的電池組件串聯達到需要的電壓后經直流匯流箱匯入逆變器室直流配電柜,接入逆變器轉換為270V交流電,再經箱式變壓器將電壓升高至35kV,通過架空或地埋的35kV線路進入升壓站35kV配電室,經主變壓器升壓至電網規定的電壓等級(常見為35kV、110kV、330kV)并入電網(如圖1所示)。
二、發展現狀
嘉峪關市是甘肅省太陽能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日照時間長,大氣透明度高,光照充足。全年日照總時數3316小時,平均太陽能輻射量為6129兆焦/平方米,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為我市發展光伏發電產業提供了優越條件!笆濉币詠,為充分利用光照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產業配套能力較強、電力資源富集、就地消納能力強的比較優勢,實現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市委、市政府把發展新能源產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經濟質量的戰略重點和有力抓手,全力打造嘉西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通過實施規劃引導,明確發展重點,優化服務保障,落實產業政策,完善配套服務等多項措施,嘉西光伏產業園區項目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光伏發電產業已成為嘉峪關市的新興優勢產業。
(一)產業規模逐年擴大。嘉西光伏產業園位于嘉峪關關城以西、討賴河北岸一帶,是全省重點打造的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之一。園區規劃總占地面積約140平方公里,規劃總裝機容量100萬千瓦。自2011年我市第一個光伏電站華電嘉峪關10兆瓦項目并網發電以來,入駐企業不斷增加,光伏產業規模逐年擴大。截止目前,我市共有光伏發電企業18家,建成項目用地20.45平方公里,其中已達到規模以上工業規模企業10家,建成光伏發電項目22個,在建光伏發電項目3個,建成、在建總裝機容量達到848.5兆瓦,已建成并網發電裝機容量738.5兆瓦,占全省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的7.5%。2020年,全市光伏發電量已達到11.55億千瓦時,占全省光伏發電量的7.2%。
(二)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十二五”時期,全市光伏電站快速發展,但是受電力市場消納因素影響,光伏發電上網難,棄光限電問題十分嚴重,部分光伏發電企業的發電量僅達到裝機容量的15-20%,嚴重影響投資者的投資信心,制約了我市光伏發電產業的建設進程。“十三五”以來,隨著新能源電力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份額逐年擴大,除基礎保障性收購電量外,企業將占總發電量70%左右的電量進行市場交易,電力消納水平明顯提高,截至2020年底,棄光限電率約降至4.8%左右,按照目前發展情況,這一指標有望于今年達到3%以內。
(三)發展前景持續向好。嘉峪關市是重工業城市,也是嘉酒電網負荷中心,具備較強的新能源自我消納能力。2020年,全市工業用電量300億千瓦時!笆濉睍r期,隨著我市建設兩條千億級產業鏈,實施一批重大產業鏈補鏈項目,對電力的需求日益增大。近年來,為解決棄光限電問題,我市采取多種措施,加快推進配套電網建設,建成了嘉西光伏產業園11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極大緩解了嘉西光伏產業園電力送出壓力,圍繞構建煤炭—發電—冶金—精深加工—裝備制造千億級產業鏈,突出鋼、鋁、光電、煤電、民核、裝備制造、新型煤化工等主導產業,建成投產了一批核心大項目,增強了本地新能源消納能力,為我市工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可再生綠色能源。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電價補貼難以到位,光伏企業盈利空間十分有限。
在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初期,由于政府對光伏發電企業的補貼機制,有效推動了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然而,近年來,隨著光伏市場規?焖贁U大和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不足,國家對新能源電力的補貼資金缺口越來越大。根據多數企業反映,目前國家電價補貼只結算到2018年。大量補貼款難以到位,增加了企業的資金成本,加上企業參與市場交易的電量多為讓利交易,利潤空間再次受到嚴重擠壓。此外,部分早期建設的電站設備老化,難以滿足電網運行現階段的要求,諸多的涉網改造項目使企業產生額外的運營成本,企業盈利能力嚴重不足。
(二)新建項目推進緩慢,影響全市光伏產業規;l展進程。
我市作為全省7個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之一,發展面臨地域資源、發展空間等評價制約,各領域開發利用太陽能程度不高,分布式光伏發電尚未全面推廣,太陽能光熱發電尚處空白。一方面,我市現有的3個在建光伏發電項目由于項目改動手續、土地及環評手續等尚在辦理之中影響建設進度,尚不確定投產時間,另有2個項目因指標過期和戰略投資方向變化等原因已停建,導致新建項目推進滯后。另一方面,由于嘉西光伏產業園規劃用地區域內大部分土地為國家公益林和水源地保護區,剩余可利用土地較少導致新的光伏項目難以落地,制約了園區進一步規;l展。
(三)政策機制不完善,新能源電力并網運行和消納仍存較多制約。
在我國現行的政策制度下,電力系統及電力市場機制不適應光伏發電發展,光伏發電與傳統燃煤發電相比成本偏高,對國家補貼的依賴程度較高,且非技術成本有增加趨勢。傳統能源發電與光伏發電在爭奪電力市場方面矛盾突出,新能源就地消納和外送存在市場機制和電網運行管理方面的制約。
四、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推動優化促進新能源電力消納的市場機制。打造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互濟、自供電與大電網供電并舉的能源綜合供應體系。通過擴大市場化交易規模,自備電廠的規模化替代發電等方式,促進電力作為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推動新能源產業與先進高載能產業及產業園區聯動發展。挖掘高載能企業消納新能源的空間和潛力,兼顧自備電廠、電網企業、新能源發電企業各方利益,進一步推進新能源電力的消納。
(二)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建設以清潔能源綜合利用為主的產業集群。發揮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優勢,對接甘肅省河西走廊清潔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區建設,在利用既有輸變電設施就近發展光伏發電、就近接入消納的同時,擴大太陽能集中開發利用規模,強化新能源電力外送和就地消納轉化。以新能源產業為主導開展項目招引,打造新能源消納示范區,推動清潔能源產業示范園區建設,實現清潔能源產業與先進高載能產業融合發展,培育產業發展新優勢。
(三)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完善項目準入退出機制。在項目引進過程中,嚴格準入審核,避免產能過剩,推動采用先進成熟的多晶硅制造技術、光電轉換效率高的企業入駐。加強項目推進力度,積極協調相關部門,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問題,確保在建項目早日建成投產。積極做好土地清理、僵尸項目清理等工作,對批而不建、長期停工停產的企業及時回收相關指標和土地,用于引進新項目,不斷擴大產業發展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