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稱預計7月煤價將進入下降通道,同時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也表示要引導大宗商品價格向供求基本面回歸。在國家各部門的喊話中,市場看到了煤炭供不應求問題解決的希望。隨著全球經濟的強勁復蘇,近期動力煤需求量大增。但從更長周期來看,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動力煤需求必將逐步走弱。
2000年以前,火力發電增加意味著經濟的繁榮。然而近年來,環境問題越來越引起國家重視。傳統化石能源煤炭作為火力發電的主要原料,燃燒產生的巨量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在碳中和的治理中首當其沖。
從發電量來看,現階段火電仍占據著絕對地位,但增速在各類型發電中最低,且近年來呈現不斷下降態勢。相比之下,新興的清潔能源風電和光伏發電增長迅猛。一方面是由于風電和光伏發電不斷降低的發電成本,現已與火電成本相近;另一方面得益于風電與光伏發電的零排放,與火電的高碳排放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背景下,2060年的發電結構將變為以光伏與風電為主,水電與核電為輔的格局。其中發電主體光伏發電量預計為2020年的80倍以上,而火電將在2030年后停止新裝機,在2060年全部清退,火力發電將成為歷史。動力煤下游消費中,現階段占比70%的電力和供熱用煤將被清潔能源替代,動力煤的主要用途將轉為建材、化工及冶金等,預計年消耗量將逐漸降至10億噸附近,從而帶動世界煤炭消耗量由現階段的80億噸降至40億噸附近。
現階段我國的能源基石——動力煤,將在40年后告別電力行業的歷史舞臺,僅用于化工建材等行業。而屆時電力結構中100%的非化石能源占比,不僅將為我國的綠水青山作出貢獻,也將更進一步地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為我國的穩健發展奠定基礎。
短期來看,盡管進入7月后產量或有所增加,但隨著用煤旺季的來臨、以及國際煤炭資源的緊缺,動力煤供需總體仍偏緊,價格將維持高位振蕩。中期來看,大宗商品過熱階段終將結束。當經濟周期進入到滯脹階段后,動力煤供需重回平衡,價格將大幅回落。長期來看,動力煤電力需求逐漸走弱,非電力行業用煤占比增加,但煤炭需求總量仍將下降。同時,隨著煤炭開采的推進,開采成本價格中樞將逐漸抬升,動力煤價格或略微浮于成本上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