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太 陽 能 >> 正文
各路資本扎堆涌入,龍頭擴產,埋下硅料“爆雷”伏筆?
來源:OFweek太陽能光伏 時間:2021/6/17 22:00:36 用手機瀏覽

馬克思曾說,“當利潤達到10%時,便有人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有人敢于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時,他們敢于踐踏人間一切法律;而當利潤達到300%時,甚至連上絞刑架都豪不畏懼。”

如今的光伏硅料就是一個利潤介于100%-300%的行業,據硅業分會最新硅料成交價格顯示,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1.0-22.1萬元/噸,成交均價為21.68萬元/噸,即216.8元/kg。而根據多家硅料龍頭企業的數據顯示,目前高純晶硅的生產成本在60元/kg以內,個別企業甚至可控制在50元/kg以內,利潤約為250%。

各路資本扎堆涌入

豐厚利潤之下,硅料企業過去幾年殘酷的淘汰賽被選擇性遺忘,各路資本扎堆涌入。

2月6日,山西同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蝴蝶谷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他政府投資基金(跟投)等共同投資設立同德(長治)新能源材料合伙企業。合計出資5億元,將主要投資于光伏行業生產多晶硅的山西落基山光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具體產能規模尚未公布。

化工原料板塊龍頭寶豐寧夏寶豐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已傳出計劃于寧夏銀川郊區投資建設6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該項目目前處在初期階段。

青海麗豪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計劃總投資180億元分三期建設年產20萬噸高純晶硅生產項目。其中一期投資45億元,計劃于2021年7月動工,2022年12月建設完成。

龍頭企業紛紛擴產

眼看各路資本來勢洶洶,守擂龍頭也沒有閑著。

2月8日,特變電工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包頭市人民政府、土默特右旗人民政府在內蒙古包頭市簽署了《投資框架協議書》。宣布在內蒙古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高純多晶硅及配套20萬噸工業硅和新能源電站開發項目。

2月28日,保利協鑫能源發布公告稱,擬于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共同投資建設30萬噸顆粒硅的研發及生產項目。項目將分為三期具體實施,第一期設計產能為6萬噸,擬投資人民幣36億元。

5月11日,寧夏自治區政府與東方希望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預計總投資300億元建設年產40萬噸多晶硅項目,其中一期規劃產能為25萬噸多晶硅。

據OFweek太陽能光伏網不完全統計,從去年至今宣布建設的硅料項目,全部達產后年產能將超過150萬噸。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統計,2020年國內多晶硅產能42萬噸,產量39.6萬噸,較2019年增長15%。2021年市場多晶硅的供應總量預計達58萬噸。按照每W對應3g硅料,58萬噸硅料可以支撐200GW的硅片、160GW的組件。

雖說全球光伏市場將在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保持高速增長,也很難“啃下”超過年產量超過200萬噸的硅料,勢必會引起硅料價格快速下探。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漲價的光伏玻璃就是明證。

光伏玻璃前車之鑒

2020年下半年,因組件企業對光伏玻璃需求急劇增加。光伏玻璃企業卻無法在短期內提升產能,加上政策對落后產能的限制,導致光伏玻璃價格暴漲,漲幅一度超過了100%。

光伏玻璃企業因此賺的盆滿缽滿,尤其是龍頭企業。2020年,信義光能實現營收12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03.07億元),同比增長35.4%;凈利潤實現45.6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8.09億元),同比增長88.7%。福萊特實現營業總收入62.6億,同比增長30.2%;實現歸母凈利潤16.3億,同比增長127.1%。

當然,早在業績尚未公布之時,其它企業就已看到市場火爆,紛紛涌入光伏玻璃市場,其中以玻璃企業最為踴躍。德力股份、旗濱集團、汽車玻璃巨頭福耀玻璃,紛紛宣布進軍光伏玻璃市場,投資金額也是動輒幾億甚至十幾億。

同樣,“雙寡頭”信義光能和福萊特也紛紛宣布擴產。當初最早宣布進軍光伏玻璃的企業,還未實現投產,光伏玻璃價格已經大幅下滑。

據pvinfolink數據顯示,2021年3月末3.2mm光伏玻璃價格由3月初40元/m2,跌至目前23元/m2,跌幅約42.5%;2mm光伏玻璃價格由3月初32.5元/m2回落至目前19元/m2,跌幅約41.5% 。

待其他企業產能完全釋放之后,光伏玻璃價格勢必還會下探,屆時將讓很多落后產能淘汰出局。

硅料企業洗牌或將重演

多晶硅位居產業鏈最上游,具有技術門檻高、投資金額大和周期長的特點。一般從項目立項到投產,大概需要18個月時間,龍頭企業擴產速度會比新玩家稍快一些。

毫無疑問,在巨額供應之下,硅料價格肯定會像近期的光伏玻璃一樣回歸理性,從而讓光伏產業繼續保持健康發展,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屆時,硅料企業恐將再次迎來洗牌,殘酷的競爭將再次上演。數據顯示,2009年國內多晶硅企業曾多達55家,2018年“531”政策前22家,但當下在產的多晶硅企業僅剩10家。在國外硅料企業被我國企業淘汰的背后,現存硅料企業也是從“修羅場”走出的佼佼者。

更為殘酷的是,多晶硅還是一個先發者可以累積優勢的行業。在多晶硅生產成本中,能源成本、折舊成本和原料成本是主要部分,而人員工資成本是最少的,其中能源成本占比最大。因此,我國硅料企業多集中于新疆、內蒙古、四川、云南等電價較低的地方,這是先發企業的一大優勢。

當地政府很難在同一個地區引進兩家產能巨大的硅料企業,也就意味著后來者很難擁有跟先發企業同樣低廉的電價,毫厘之間的差距,或是決定未來硅料企業生存的關鍵。

雖然硅料還可用于芯片制造,但在如此巨額的產能之下,任何行業都難以“消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澳企拿下中企40萬噸硅砂大單 進軍中國光伏玻璃市場!
“漲價”共振致行業焦慮升級:硅料與大宗商品普漲、報
光伏玻璃風云錄:漲價、暴跌、攪局,誰將成為最后王者
金晶科技:2020年年度凈利潤3.31億元 同比增長236.19%
瑞泰科技:2021年第一季度預計凈利同比增長515.47% 光
硅料大王業績快報,2020年和一季度業績大漲
玻璃可能降價25%!利好光伏
許昌安彩新能年產4800萬平方米光伏玻璃項目開工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