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太 陽 能 >> 正文
時璟麗:三個大框架下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的目標、環境、邏輯、方式發生轉變
來源: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時間:2021/6/5 23:57:48 用手機瀏覽

雙碳目標提出、風光進入全面平價、電力市場化和電力體制改革持續推進,三個大框架下,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的目標、環境、邏輯、方式都要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在第十五屆SNEC全球光伏大會上發表了《光伏發電政策機制—轉型與趨勢》的主題演講。

直播專題:SNEC第十五屆(2021)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大會

近年來。我們國家的能源結構持續優化,2020年我們的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是49.8億噸標準煤。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能源轉型中也是持續發揮了作用。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和電力消費中的比例穩步上升, 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是全社會用電量占比重達29.5%,其中非水達11.5%。

面臨的形勢和發展環境

首先2020年9月 3060雙碳目標提出,12月份提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再一次能源占比,從20%提升至25%,首次提出風光裝機目標的情況下,2030年累計12億千瓦以上。意味著以風光為主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電力電量要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規模上大幅度增加。

其次是風光進入到一個全面平價的時代,我們也知道從今年開始,除了戶用光伏以外,所有的風電和光伏發電都要實現全面補貼的平價上網,就意味著從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實施以來,我們國家以電價補貼推動,通過電價補貼引導和調整,市場規模和布局的項目建設管理方式和政策需要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第三是2006年以來電力市場化和電力體制改革持續推進,尤其是最近一年進程都是加快,對于光伏發電和風電來說,尤其是“十四五”及以后建設的增量、新能源是不可回避的。

在這三個大框架下,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的目標、環境、邏輯、方式都要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部分政策解讀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今年兩會3月份通過的國家的“十四五”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推進能源革命,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高能源供給保障能力,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舉,大力提升風電、光伏發電規模,加快發展。

《2021年風光發電開發建設有關的事項通知》

2021年是風光補貼的第一年,這個文件是明確和規定了一些長效機制,這些長效機制可以說代表了至少“十四五”期間我們國家在光伏和風電開發建設方面非常重要的一個政策機制手段的導向。主要的機制有三個:

首先是強化電力消納保障機制,電力消納機制是2019年5月頒布實施的,已經實施了兩年,希望在風光的新能源補貼全面退出以后作為一個引導性或者是引導性+約束性的機制的目標。在當時沒有3060雙碳戰略目標,所以雙碳戰略目標出來以后更加清晰,是未來重要的落實國家戰略和目標的機制。雙碳目標出現以后我們非常清晰自上而下的邏輯線,這樣就意味著原來提出的“十三五”的電力系統轉變為支持實現落實我們3060雙碳的發展規模。

作為2019年機制,在“十四五”期間首個配套的設施,2021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及有關事項的通知,今年開始每年初滾動發布全國除了港澳臺和西藏30個省區市的非水預期性指標,每年都要印發當年和次年消納責任權重,2022年各省份非水預期性只要較2021年均增加1.25個百分點。如果按照新增發電量來看意味著每年新增的風光的專家要達到9000萬瓦的規模。強化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引導機制,可以確定安排今年和明年的保障性的變化和規模。

其次建立并網多元保障機制,這是個完全新的機制。要把新增的光伏備案分為保障性并網、市場化并網。保障性并網各。▍^、市)完成年度非水電最低消納責任權重所必需的新增并網項目,2021年保障性并網規模不低于9000萬千瓦,主要是2020年底前核準或備案且未并網的存量項目,保障性并網規?墒‰H置換,通過跨省區電力交易落實非水電,這兩個并網在符合規模的情況下,他們的差別僅僅是做項目核準和備案做了分類。電網項目要能并盡并,并且運行方式和參與市場競爭的方式都是一樣的。

最后是保障性并網的項目要實施競爭配置機制。所有的項目都應該有省級能源主管部門進行相應的組織,這個文件當中也明確提出了,存量的項目不需參加。這個是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項目的年度任務突出重點,落實今年的保障規模,做好存量項目建設以及明年項目的儲備,尤其是明年對于光伏周期要半年到一年,所以要提前做好項目的儲備,同時戶用光伏,通過度電補貼的政策,今年補貼總額5億元,與去年持平,當然電價補貼政策有待出臺。但是這個規模不會低于去年1000萬規模的水平。新能源電價和參與電力市場的問題,這里面是“十四五”以后的增量等,需要厘順各類政策如電價形成機制、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參與電力市場等之間關系。要保證一定的小時數內的電量能夠拿到確定的電價,這個電價可能是低價,這樣就保證了項目投資的基本收益,之外的電量參與市場就可以參與增加的收益。

《關于進一步做好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通知》

通知委托有序推動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鼓勵新能源項目與電網企業、用戶、售電公司通過簽訂長周期的差價合約參與市場。這意味著如果真的是簽訂的話,意味著相對固定電價的中長期的差價。引導新能源項目10%的預計檔期電量通過市場化交易競爭上網,并進行市場化交易。盡快研究建立綠色電力交易市場,推動綠色電力交易。需要真正體現真正的外部性。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關于進一步做好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是有很多的要求,也提出了未來現貨市場的原則。

新能源相關金融政策最近半年多進展非?,關于可再生能源的項目,2020年財政部、能源局等都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基本上解決了光伏發電和可再生能源的補貼確權的問題,2021年3月份又在政策前面加了一個政策,金融政策也涉及到各個方面,像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綠色債券近期借著雙碳的目標,國開行也發布了碳中和專題的綠色金融債以及能源的央企發行了碳中和的專業的綠色債券。此外,不動產信托基金等也希望把光伏和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納入到意向儲備和長期的項目庫。

光伏開發重點領域

此外,在“十四五”期間,對于光伏發電還要關注幾個重點的開發領域,包括大基地開發建設、分布式光伏有序推進、以及創新推動示范項目的建設等。大型清潔能源基地是在我們國家“十四五”大的五年規劃當中,現代能源體系工程提出的第一個,就是大型清潔能源基地的建設;創新應用和示范,光伏+熱電等方面,此外,發改委3月份也發布了源、網、荷、儲一體化的項目,包括提升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區域、市和居民區級的級別和多能戶部,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推進。

對于光伏可再生能源來說,除了大型的基地之外,分布式光伏非常重要的,包括機場、地鐵、加油站等分布式領域應用非常廣泛,并且“十四五”又提出要開展“千鄉萬村沐光行動”,突破市場化交易障礙,解決過網費問題,建立商業模式,自用分布式+儲能商業模式變得更為突出。

分布式光伏對于動中部地區實現更有意義,而分布式應用潛力更大,國家發展委研究所去年完成的一個課題研究成果,僅僅是考慮4個情景的光伏建筑的應用以及光伏農業和睡眠光伏,長三角地區江蘇、上海和浙江它的分布式光伏的應用潛力就達到了2億千瓦左右。

綜上所述,“雙碳”目標應該是給光伏等新能源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機遇,“十四五”期間的政策也都是圍繞著促進新能源的發展以及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做相應的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時璟麗: 可再生能源目標導向下的關鍵路徑
2020年光伏政策塵埃落定 補貼全面退出進入倒計時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