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油氣煤炭 >> 正文
“雙碳”目標下煤炭既要踐行脫碳轉型更要重視兜底保障
來源:中國煤炭網 時間:2021/6/2 21:13:12 用手機瀏覽

隨著“雙碳”目標的逐步推進,我國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的圖景已經徐徐展開。對于一個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比重近60%的國家而言,一邊是持續增大的碳減排力度,一邊是穩步增長的能源消費量,煤炭行業的確面對許多道檻。新格局下,煤炭應該有怎樣的戰略使命?來看看中國信達首席能源研究員左前明的觀點。

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要服務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問:在“雙碳”目標實施的過程中,我國能源行業如何定位?能源行業如何落實“雙碳”目標?

左前明:“雙碳”問題本質上是能源問題,因為能源幾乎占到全部碳排放的90%。一個國家的工業化、城鎮化基本都是伴隨著能源消耗量的不斷累積增長,越過特定階段后,能源消耗強度就會下降。能源最主要的屬性是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源安全也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消耗水平一定程度也反映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

“雙碳”戰略是低碳發展戰略,對國家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從宏觀看,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從微觀看,環境承載力和資源是有限的,高能耗、高排放的模式不可持續。綠色低碳發展是支撐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這其中也蘊含著辯證的關系,一方面發展需要能源支撐,另一方面發展不能無限度開發利用能源資源。

因此,能源行業要大力落實“雙碳”目標,也要滿足經濟社會的基礎需求。能源行業低碳發展需要把握好節奏。太慢,高能耗、高排放模式下資源、環境難以承受,也不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太快,又可能帶來能源相關成本大幅度上升,甚至影響到能源安全,進而影響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因此,我們信達能源團隊在深入研究“雙碳”問題時,提出了遵循系統性、有序性、平衡性、多元性四項原則。

問: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方面,歐美國家經驗能否給我們一些參考?

左前明:中外碳達峰方面沒有太多可比性,既有發展階段差異,也有產業結構差異,歐美實現碳達峰實際是自然達峰過程,最主要還是跨過了特定發展階段,通過產業轉移來實現的,大量高耗能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但是如今卻面臨產業空心化的難題,比如,美國已經意識到產業空心化問題,提出了制造業回流。歐美國家在一次能源消費、能源碳排放達峰后,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進行能源市場化改革、推進碳市場建設、制定長期去碳轉型戰略等值得中國借鑒,尤其是碳定價為低碳技術與綠色投資提供了穩定的預期。

也要看到,歐美國家在實施低碳發展戰略時,有中國不能比擬的條件,尤其是能源安全保障方面,最典型的是美國是一個油氣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此外,歐美國家通過技術創新維持產業鏈處于高端,保持了低能源足跡、低碳足跡的優勢。然而就能源不可能三角,即“能源可及、綠色低碳、成本低廉”而言,在一定階段的低碳會帶來能源成本上升,以能源轉型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德國為例,德國電價隨著轉型持續提升,2000年以來德國居民電價翻了一番,比歐洲平均水平高出45%,生態稅和附加費占了家庭電價的54%,且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德國電價仍將持續上漲。實際上,能源行業推進落實“雙碳”目標,本質上也是一個成本分擔問題,超出發展階段和能源技術水平的能源結構調整,必然帶來能源、電力成本的抬升,進而增加實體經濟成本。經濟社會發展擺脫對高能耗尤其是化石能源的依賴,根本上需要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源技術升級來支撐。

我國能源消費量一定程度是我國作為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以及在全球產業鏈條中承擔的角色定位而決定的。在后疫情時代,在以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我國產業鏈的完整性優勢突出,這也是我國走出疫情陰霾后經濟快速恢復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落實“雙碳”目標,實現高質量發展,一定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調整是必要的,大力發展新能源,推動能源結構向低碳發展也是理所應當的,但要符合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階段和能源系統特征,也要保護好我國的在全球產業鏈中完整性的優勢。

問:在“雙碳”目標下,一邊是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一邊是持續增加的碳減排壓力,煤炭行業、煤電行業應該發揮怎樣的價值?

左前明:從能源的供給側看,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大勢所趨,降低化石能源占比是發展的必然。實際上,回顧歷史,我們國家從九十年代以來能源結構一直是在不斷調整的,尤其是“十二五”以來,我國的能源行業結構調整優化取得了顯著成效。比如,我國煤炭在能源消費中占比已經從“十三五”初的62.2%逐年降低到去年的56.8%。另外,火電裝機和發電量比重也在下降,裝機已經降低到50%以下。但必須看到,結構調整、占比下降不等于絕對量下降,即便在結構加速調整的“十三五”時期,煤炭、煤電的絕對量也是逐年增長的。這是我國當前發展階段和能源系統水平決定的。

要清醒的開到,我國能源、電力消費量仍處在較快的增長階段,可再生能源雖然高速發展,但是仍然難以滿足我國能源、電力巨大的需求,甚至不能完全滿足我國能源、電力消費的增量部分需求。煤炭、煤電行業擔負起了能源安全的兜底保障作用,其“壓艙石”的地位也就更加突出。

而且也必須看到,美國的煤電服務年限在55年左右、歐洲50-60年,而我國的煤電服務年限只有12年左右。中國煤電的凈效率為40%,為全球最高,且熱電聯產機組約占44%,承擔著冬季供暖等重要責任。為了保障新能源發展起到調節之用,煤電有著較高的容量備用,并在消費旺季提供堅強的電力支撐。

“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依然處在中高速發展階段,能源電力需求增量比較大。只有加速新能源降本增效、技術革新,加快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清潔能源才能逐步成為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主體。當前,煤炭承擔著重要使命,畢竟我國能源行業還沒有到替代存量煤炭消費的階段,依然需要煤炭有一定的發展!笆奈濉逼陂g,我們需要嚴控新增煤電裝機和煤炭消費的增長,同時更加充分地發揮好煤炭、煤電的兜底保障作用。

“低碳”發展不應是簡單“去煤化”

問:最近有媒體熱炒“去煤化”,把落實“雙碳”目標和“去煤化”結合起來,您怎么看?

左前明:落實“雙碳”目標本質是低碳發展,低碳發展核心是發展,低碳是方式。我們調整能源結構,逐步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退出落后產能是合理的。但是必須看到,煤炭是中國能源安全的基礎,油氣對外依存度逐年走高,中國能源綜合自給率主要是依靠煤炭平均上去的。目前在我國能源消費依然存在較大增長空間,且新能源不能完全滿足全社會用能用電增量階段,簡單提出“去煤化”,不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對經濟社會也是有害的。說白了,煤炭、火電不是不能減,而是其他能源不夠,必須要靠煤炭、煤電來頂上。簡單一個去煤,不考慮代價,不考慮安全,不考慮成本,是極不負責任的言行。

僅從發電量結構上看,煤電在十年之內依然是中國占比最大的電源。

減煤、退煤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久久為功。簡單一個“去煤化”更像是一場運動的口號,既沒分清供給端和消費端,也沒考慮何種節奏和后果。

近期,按照中央紀委、陜西省紀委有關安排部署,陜西省決定在全省煤礦領域開展“一停了之”“先停再說”突出問題轉型治理,很好的說明了簡單一刀切是不妥當的。我國之所以形成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本質上還由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稟賦以及經濟發展階段而決定的。

問:去年以來,我國電煤價格一直持續攀升,與各地煤炭去產能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在您看來,當前環境下,電煤價格穩定關鍵因素在哪里?

左前明:煤炭價格的上漲本質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

一方面,需求增長過快。疫情后,我國經濟復蘇的勁頭比較快,1-4月份,全社會用電量達到2558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1%。以煤經會測算,1-4月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約14.1億噸, 同比增長13.7%。以2019年同期為基期,兩年平均增速為3.7%。用電增長過快使電煤需求增加是電煤價格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供給增長邊際上逐步降低。過去幾年大量的煤炭先進產能釋放接近尾聲,局部地區煤炭去產能過快,特別是中東部地區,既是用電用能主要地區,又是煤炭去產能集中的地區。隨著煤炭產能逐步向山西、陜西、內蒙古、新疆集中,區域性、季節性錯配問題相對突出。

此外,南方地區由于來水不足,導致水電出力下滑,以及國際能源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的傳導性也是導致煤炭價格居高不下的一些因素。

“十四五”期間,我國煤炭需求依然處于增長期,但是供給側在部分地區資源枯竭,一些地方產能退出過快背景下,增量或相對有限。同時煤炭投資熱情以及投資能力也在明顯下滑,或將進一步加劇煤炭供需矛盾。我國區域性、季節性、結構性的缺煤現象將長期存在。尤其是要重視在煤炭需求依然處在增長階段,煤炭產能的過早、過快、集中退出問題,煤炭產能的建設周期普遍在3~5年,產能周期導致的滯后性問題,需要我們未雨綢繆。

問:“十四五”期間,您對煤炭企業有怎樣的建議?

左前明:煤炭行業和企業要充分認識到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在較長一個時期內存在的現實合理性,尤其是未來一個時期發揮兜底保障作用的必然性,要堅定煤炭行業發展的信心。

一是抓住戰略轉型期。2025年我國煤炭消費達到峰值或進入峰值平臺區,企業需要抓住“十四五”戰略轉型升級窗口期,本著發展的眼光,用系統思維方式考慮今后的戰略問題。既要將主業突出,做精做優做強,尤其是重視資源接續問題,又要考慮實施戰略性轉型升級。

二是高碳產業低碳發展。企業要緊跟形勢,超前研究“雙碳”相關問題。能源本質上沒有好與壞,關鍵是我們如何開發利用。如果能夠實現清潔煤電與碳循環、碳捕集、碳利用等技術相結合,做到清潔低碳同時成本可接受,煤炭、煤電一樣是可清潔低碳利用的能源。日本在其2050年的“碳中和”方案中就有配備CCS的火電存在!半p碳”目標下,新能源要發展,化石能源也需要低碳發展。

三是煤炭行業培育新增長極。首先是發展數字礦山、智能礦山、進一步減員增效,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其次是利用礦區面積大、土地資源相對豐富的優勢開發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再次是煤礦開發中充分利用礦產資源,開發其他礦產品,比如電動汽車所需的鎳、鋰、鈷礦產資源等。最后是加快從煤炭由燃料利用向原料利用與材料利用轉變,比如發展碳纖維、硅烷、石墨電極、高端聚烯烴等。

四是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東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越南經濟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未來全球煤炭的增長極主要在南亞和東南亞,企業需要適應全球經濟趨勢和能源形勢,實行走出去戰略,占據國際能源市場,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南存輝:光伏新能源產業是雙碳目標實現的主要力量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