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國會參議院正式通過了修訂后的《全球變暖對策推進法》,以立法的形式明確了日本政府提出的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成為又一公布碳中和期限的光伏強國。
作為在20世紀后期經濟發達的國家,日本很早就開始發展光伏產業。1997年,日本光伏系統安裝量就已達到36萬戶,累計裝機量達到1254MW,成為當時全球光伏產業的領頭羊。
直到2005和2006年,日本的光伏產量均為全球第一。雖然隨后因補貼降低和企業在戰略上的失誤,日本光伏產業早已大不如前。但其為光伏產業所做出的貢獻還是可圈可點,現在被業內寄予厚望的異質結電池技術,就是由日本企業發明,且在關鍵的異質結電池設備和低溫銀漿上,日本企業仍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
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2020年全球光伏報告顯示,2020年日本光伏新增裝機量高達8.2GW,高居全球第四。在累計光伏裝機量上,日本以71.4GW高居全球第三,僅次于中國和美國。可見在清潔能源領域,日本一直都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圖片來源: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對于本次的碳中和目標期限,其實早在2020年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的《綠色增長戰略》中,就已露出端倪,《綠色增長戰略》內容中表示要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構建“零碳社會”。
不過,在重點任務中,《綠色增長戰略》對于光伏發展的看法,卻跟目前的主流不太一樣。其認為要加快包括鈣鈦礦太陽電池在內的具有發展前景的下一代太陽電池技術研發、示范和部署;加大太陽能建筑的部署規模,推進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發展。
鈣鈦礦太陽電池屬于第三代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型的有機金屬鹵化物半導體作為吸光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和目前主流的晶硅太陽能電池在成本和技術路線上都有較大區別。
日本想要通過發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為碳中和目標助力,很有可能包含了要避開中國光伏企業的意圖,但目前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較為領先的企業,同時是來自中國的極電光能。
今年四月份,極電光能宣布,公司制備的鈣鈦礦光伏組件,經過全球權威測試機構JET(日本電氣安全環境研究所)嚴格檢測,達到了20.5%的光電轉換效率,為目前全球范圍內大面積鈣鈦礦組件效率的最高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