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風力發電 >> 正文
中國風電葉片共性技術探索進入“無人區”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時間:2021/5/29 22:50:45 用手機瀏覽

我國推進海上風電裝備公共技術實驗平臺建設促進行業基礎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

近日,一支102米長的風電葉片跋涉2000公里抵達位于廣東省陽江市的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檢中心。一位“迎接”葉片進場的工程師告訴記者,只有國家質檢中心的葉片實驗室才能完成這支全國最長葉片的全尺寸全項目試驗,一份測試報告將決定它的未來命運。而陽江市市長溫湛濱則表示,盡快推進后續公共實驗平臺項目建設,將支持我國海上風電共性技術研發創新與發展,助力我國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

中國風電葉片共性技術探索進入“無人區”今年1月,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檢中心葉片全尺寸實驗室、整機實驗室投入運行。該中心由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以下簡稱鑒衡認證)建設和運營,是國內唯一的國家級海上風電裝備公共技術研發實驗平臺,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葉片檢測實驗室。有業內資深專家表示:“從全球范圍內看,目前尚未有其他機構開展150米長葉片試驗,可以開展150米級葉片全尺寸試驗的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檢中心實驗室的投入運營,表明中國風電葉片共性技術探索進入‘無人區’,試驗和驗證將為海上風電技術創新與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檢中心的背后,是正在廣東省陽江市崛起的世界級海上風電產業集群。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檢中心建設和運行對陽江海上風電產業基地建設起到了支撐和拉動作用,不到3年時間,已有6家大型海上風電開發企業、17家風電裝備制造企業落戶陽江。

“一個集研發設計、裝備制造、檢測認證、運營維護于一體化的世界級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基地和出運母港已在陽江基本形成!睖卣繛I表示,陽江將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營商環境,愿與各方共同打造世界級技術與產業創新平臺,不但為陽江,更為中國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技術、新動力。公共技術實驗平臺建設背景共性技術概念最早出現于1988年美國ATP計劃(先進技術計劃),美國政府將其定義為可以應用于多個產業的產品或工藝的科學事實,是對整個或多個產業形成瓶頸制約作用的技術。但共性技術突破需要公共實驗平臺的支持。

據鑒衡認證副總裁張宇介紹,公共技術研發實驗平臺和設施,是一個國家技術創新和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企業研發的重要工具。國際經驗表明,企業自建實驗平臺利用率太低,且成本投入高,經濟性不好,單個公司難以建設頂級水準的技術研發實驗平臺。所以,歐美國家大多由政府直接投資建設公共實驗室平臺,也有國家的政府和研究機構、企業共同投資建設頂級檢驗檢測平臺,以支持共性技術研發。比如,美國能源部資助南卡羅來納州克萊姆森大學建設15兆瓦風電傳動系統試驗平臺,服務于大容量風力發電機組研發過程中對機組、齒輪箱、發電機和傳動系統的測試需求。近幾年,歐洲許多國家也在原來基礎上新建和擴建領先的實驗平臺和設施,催化共性技術研發與創新。例如西班牙和英國等國家的可再生能源中心、丹麥RISO國家實驗室建設的葉片、齒輪箱試驗平臺等,均有效支持了這些國家海上風電發展。

相較于歐美國家,我國亟需補上在公共技術實驗平臺建設上的短板。

因此,有專家建議,國家可將支持公共技術研發實驗平臺作為科技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應通過政府系統規劃,把用于零散項目的分散資金進行集中使用,使有限資金能夠在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技術研發上發揮更大價值。同時,加快公共技術研發實驗平臺建設,可由第三方中立機構牽頭,企業共同參與,以國家投資為主、企業籌資為輔的方式,建設行業亟需的研發實驗平臺和設施。

專家還建議,基于國家質檢中心第三方運行模式,建立國家海上風電數據庫,通過大數據挖掘平臺將知識、失效模式、場景應用經驗用于海上風電標準的制修訂,以標準化的力量為海上風電全壽命周期護航。

高質量發展海上風電是支撐我國能源轉型戰略的重大舉措。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院士、國家能源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建議,通過公共技術實驗平臺破解大功率關鍵部件的設計與制造瓶頸,推進海上風電裝備產業鏈升級,滿足市場對高質量、低成本供應鏈的剛需,助力中國海上風電走在世界強國前列。

國務院原參事、可再生能源專家石定寰認為,沒有公共實驗平臺的支持,無論一個國家,還是一家企業,都難以產生原始技術創新。早在10年前石定寰便呼吁,建設國家級公共檢驗檢測實驗平臺,支持可再生能源基礎研究與創新。談及目前中國海上風電發展,石定寰希望國家在海上風電質量保障體系、公共基礎設施平臺建設上給予更多關注,通過共性技術研發支持風電創新發展。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原總工程師賀德馨研究員希望,政府、機構、企業加強共建合作,加快傳動鏈全尺寸地面試驗平臺和大功率部件測試實驗室建設,滿足15兆瓦機組全尺寸多自由度試驗需求,解決關鍵部件“卡脖子”技術難題。同時,要對大型海上機組型式試驗與監測平臺建設做出規劃和部署,做到以數據為依據、以結果為導向,為海上風電基礎研究與創新賦能,促進我國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

盡管我國風電公共技術研發實驗平臺發展滯后,但也不乏亮點。

據了解,2007年,鑒衡認證頒發我國首張風電機組產品認證證書以來,一直致力于國家公共研發實驗平臺的建設,成為行業首家既擁有風電機組認證資質,又擁有國家級檢驗檢測實驗平臺的機構。2018年6月,國家認監委批準鑒衡認證在廣東陽江建設和運營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檢中心。自此,國家認監委通過認證認可制度推進可再生能源公共技術實驗平臺建設,以支持共性技術研發,促進行業基礎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的大幕被徐徐拉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強強聯合!電氣風電向后市場領域又邁一步
最新技術突破!解鎖風機回收最后一道關卡
千噸級葉片回收在即:環保高壓政策下如何應對2026年開
風機葉片“垃圾”堆積如山 無害化處理這么難?
黑龍江齊齊哈爾風電葉片制造園區項目正式開工奠基
原材料價格上漲!單套葉片成本增加超過20萬元 主機降價
電氣風電康鵬舉:擁抱工業互聯網 打造智聯數字化風場
全球海上風電集體步入運維時代!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