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太 陽 能 >> 正文
龍頭破產80%上市企業虧損,“擁硅為王”重現?
來源:OFweek太陽能光伏 時間:2021/5/24 21:31:08 用手機瀏覽

從年初至今,硅料價格不斷上漲!根據硅業分會最新數據顯示,本周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17.4-20.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19.44萬元/噸;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17.2-19.8萬元/噸,成交均價為19.00萬元/噸。即是逼近200元/kg的價格。

對于硅料價格連番上漲,背后原因也非常清晰,就是中下游企業擴產積極,產能增長遠高于硅料產能增長,且后者擴產周期更長。中下游企業在"斷貨焦慮"之下,紛紛跟硅料企業簽訂長單合同,尤其是龍頭企業,短則三年,長則五年的采購合同屢見不鮮,按照當下價格進行預估,金額超過百億的合同也不在少數。

“擁硅為王”歷史

此情此景,不免讓人想起十幾年前,光伏企業紛紛“擁硅為王”,最終在國外政策調整之下,我國光伏產業遭受巨大打擊,曾經風光無限的龍頭企業,也在“寒冬”中被后來者反超,不復昔日榮光。

2005-2008年,歐美部分國家大力支持光伏發展,給出了巨額補貼政策,海外市場瞬間被引爆。彼時,也出現了硅料供應不足的情況,價格自然是“一飛沖天”,每千克價格超過400美元,2008年最高時甚至達到500美元/kg。如今的硅料價格在當時看來就是個弟弟。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光伏產業的爆火,讓很多光伏企業都加入到了這場“狂歡”之中。2005年,國內多晶硅總產量僅60噸,2006年增長了300%以上,也只有287噸,市場需求缺口高達數萬噸。國內產量不足,讓國內光伏企業紛紛將目光瞄向了海外企業。

2006年,我國的光伏龍頭尚德電力,和美國MEMC公司簽訂了長達10年的采購合同,跟近期頻頻出現的長單合同不同的是,這份合同既鎖單,也鎖價,每千克高達80美元,按照當時匯率約為640元人民幣。不過相比150美元/kg的零售價,這份合同其實還“占了便宜”。

看到硅料企業賺的盆滿缽滿,亞洲硅業、江蘇大全、南玻集團等紛紛對外公布打大規模的硅料生產項目。還有很多主營業務和光伏無關的企業,不惜向銀行貸款也要在硅料上分一杯羹。

一時之間,硅料成為了市場上的“香餑餑”,硅料企業積極擴產,還有大量資本涌入,硅片或組件企業紛紛簽訂鎖單鎖價的長期供應合同,只要變成組件銷售到歐美市場,就是巨額的利潤,這就是“擁硅為王”的時代。

“狂歡”之后是災難

這一切的前提在于,如果歐美市場一直延續巨額的光伏補貼政策。

時間就這樣來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歐美國家紛紛取消對光伏的巨額補貼,市場需求萎縮,硅料價格出暴跌。從最高點的每千克500美元跌至六七十美元,前文提及的無錫尚德,依然需要80美元/kg的“高價”跟MEMC公司進行采購。

2011年底,硅料價格更是跌到了谷底的35美元/kg,截至11月24日,我國10家在美上市的光伏企業第三季度財報均發布。數據顯示,有8家企業三季度凈利潤虧損,其中尚德更是以三季度凈虧損1.164億美元高居榜首。而2家盈利的企業,利潤也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近七成。

同時,美國商務部啟動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程序,這是美方首次針對中國清潔能源產品發起“雙反”調查。

此后,尚德電力支付2.12億美元的違約金,取消了跟MEMC公司的長單合同。2013年,曾讓施正榮先生登上中國首富寶座的尚德電力,宣布破產重整。

龍頭尚且如此,其它企業又怎能獨善其身。

災難背后的原因

2021年,硅料價格又迎來了大幅上漲,雖然價格相比2008年不可同日而語。但起因和表現卻非常相似,都是市場需求旺盛而硅料供應不足導致,下游紛紛跟硅料企業簽訂長單合同,鎖定硅料供應,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

但是,中國光伏企業再也不會重蹈覆轍。

2008年,我國光伏電池的產量就達250萬千瓦,居世界首位;全國多晶硅產能已超過22萬噸/年;成規模的光伏電池、組件廠商總產能約30GW。卻是“兩頭在外”的情況。

一是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高純晶硅、光伏銀漿等都嚴重依賴進口;二是沒有市場,2005-2008年光伏產業繁榮,來自于歐美國家的巨額補貼,據國家能源局數據統計,2010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為17GW,我國為800兆瓦,僅為全球的2%。

“擁硅為王”不會重現

2021年,光伏已成為我國優勢產業。同樣從技術和市場兩方面進行分析。

技術方面,從高純晶硅、電池片到組件的核心技術,都已被我國光伏企業掌握。同時,EVA 膠膜、背板、銀鋁漿料、光伏玻璃等輔材,甚至到單晶爐、多晶鑄錠爐等生產設備,不僅可供國內企業使用,還實現了對外出口。

市場方面,2008年前后,歐洲是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最高的地區,德國曾連續數年成為全球新增裝機量第一。到了2021年,我國累計光伏裝機量已經達到了253.4GW,整個歐盟的累計裝機量只有151.3GW,即便加上美國,裝機量總和也不及我國。

同時,我國新增裝機量的優勢也非常明顯,連續多年成為世界第一。2020年,我國新增裝機量高達48.2GW,超過了歐盟和美國市場的總和。

此外,我國光伏產業在成本上也有巨大優勢。以硅料為例,通威股份的硅料生產成本已低至每千克50元左右,未來可進一步降低至每千克40元。

因此,這次硅料價格上漲,并未“擁硅為王”的歷史重演,而是硅料供求失衡的一次集中體現。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硅料企業的業績不甚理想,龍頭企業中,除了通威外,都沒有大規模擴產計劃,疊加下游企業擴產規模過大,放大了硅料供應短缺的問題。

相信在龍頭企業擴產后,硅料短缺的問題會在明年得到解決,讓光伏產業繼續保持健康發展。同時,本次硅料短缺問題,也能刺激企業和科研團隊,加大在薄膜和鈣鈦礦等新型電池技術上的研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轉型七年后賣電站求生 這家光伏企業能熬過“七年之癢”
硅料價格上漲,光伏制造鏈價值重新分配
全國各省市光伏產業“十四五”發展思路匯總分析
央視調查光伏產業鏈漲價潮 —硅料價格一年翻一番!
光伏產業能否趕超2020年,硅料最有話語權
國家發改委:一季度太陽能發電同比增長14.1%
財報里的光伏產業新預期
漲漲漲漲漲!硅料價格突破135元/kg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