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驅動下,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項目的申報工作正在火熱進行中,據估算,目前已有超過100個相關項目參與申報。但尚不確定的是,這新一輪的“圈地運動”將以何種方式落地?
(來源:微信公眾號“IESPlaza綜合能源服務網” ID:IESPLAZA 作者:IESPlaza)
政策的風向
2020年8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
2021年3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的指導意見》。
2021年4月,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報送“十四五”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在5月30日前報送相關方案至國家能源局電力司。
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被定義成為我國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助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電力系統,促進能源行業轉型升級。
其中的源網荷儲一體化涉及區域(。┘、市(縣)級、園區(居民區)級“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其概念與綜合能源服務的概念非常接近。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認為,綜合能源系統建設等同于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
緊張的時間
在此政策要求下,各地相繼啟動項目申報工作。截至目前,已有內蒙古(4月11日發文)、陜西(4月20日發文)、安徽(4月27日發文)、遼寧(4月29日發文)、河南(4月29日發文)、甘肅(5月6日發文)、新疆(5月7日發文)、河北(5月11日發文)等八省區發文啟動“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和多能互補項目報送工作。
各地發文的背后帶來的是各大電力集團和諸多能源項目投資商的緊張布局。
從時間上來看,從各省發文啟動項目申報到國家能源局要求的5月30日節點,留給項目方的項目方案準備時間僅一個月左右,而多地對項目方案的要求,則需要達到預可研深度,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項目預可研報告,時間非常緊張。
好的一面是,在更偏向于電源側的多能互補項目層面,去年至今,各大發電集團、新能源項目投資商已經開啟了一輪“跑馬圈地”,爭相在西部資源富集區部署多能互補項目,籌備較早的項目,特別是已經先期完成項目預可研的那些項目,具備了現成的申報基礎。
但其中更多的項目方則并不具備類似的基礎,項目方案的編制要達到預可研報告的深度,需要電力設計院的支持,于是,以中電工程顧問集團西北電力設計院、華北電力設計院為代表的幾個主流設計院最近“忙瘋了”,每個設計院都接手有數十個項目方案的編制工作,在有限的時間內,他們需要為項目方提供滿足申報要求的方案。
這一幕在我國的新能源項目開發歷史上似曾相識,在此前多種類型的光伏發電項目、光熱示范項目、風電項目申報過程中都曾出現過。
項目落地謎團
但與此前多種類型的新能源項目申報不同的是,此前項目方都知道會有相應的電價政策支持,但此次申報的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項目在通過評審后,將會獲得何種政策支持仍是個問號。
《關于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將具備條件的項目優先納入國家電力發展規劃。但對于關心項目投資收益的投資方而言,建設這樣的項目,預期將能獲得什么樣的收益現在無從知曉。
但事實上,即便沒有這項政策,對于項目投資方而言,“十四五”期間也只能去做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項目,這是整個能源市場的趨勢!叭绻椖勘患{入國家規劃,或多或少總是會有一定的支持的吧,所以先報了再說吧!蹦稠椖可陥蠓秸f道。
這代表了絕大多數項目申報方的內心想法,“既然國家在推這個,先參與進來總是沒有壞處的,相應的問題會逐漸明確的。”
眼前,項目申報單位更關心的是項目的評審將會以何種方式進行。目前可以確定的流程是,省級發改委會同國家能源局省級監管辦、省電力公司等部門先期開展評估篩選,再將優選結果報國家能源局。但國家能源局后續將如何評審,目前還沒有定論,最終是否由省級發改委來確定項目評選結果,還存在疑問。有消息稱,國家能源局將委托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等咨詢機構開展項目評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