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風力發電 >> 正文
論風電后市場“金牌服務”的養成
來源:《風能》 時間:2021/5/7 21:59:34 用手機瀏覽

市場的形成往往是一個漫長且不易察覺的過程,在大家的目光還主要停留在新增市場的時候,一個復雜且體量龐大的風電機組存量市場已悄然形成。相關機構的數據顯示,目前僅運維服務市場的規模就接近300 億元。近幾年,眾多企業紛紛加快布局風電后市場。

市場主體的快速增多并不一定算是一個好現象。隨著我國風電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深耕后市場,挖掘存量機組的潛力成為產業進一步降低度電成本,提高競爭力的主要抓手?梢哉f,后市場成為推動風電持續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企業沒有深厚的積累就貿然進入市場,粗放式運維會加劇市場的不穩定性。因此,后市場服務團隊的專業性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在市場發展的初期階段,存在著諸多待解的難題,專業團隊的加入對產業理清現狀,探索發展路徑大有裨益。

運維團隊的專業性體現在其為業主提供服務的能力上。在傳統服務行業,“金牌服務”是對工作的最高要求。如今其作為業務的標準,被中國海裝帶到了風電后市場。

2014 年,中國海裝基于擁有近10 年風電工程建設和運維經驗的工程部,成立了中國海裝工程技術公司(下稱“工程技術公司”),以“金牌服務、全面維護”為準則,為客戶提供整體運維方案,創造更大價值。

所謂“金牌服務”,是要提供全面、精細、及時、高效,并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以此為標準,工程技術公司的運維工作屢獲好評,連續3 年獲得國際知名認證機構頒發的五星級風電運維服務證書。

我們可以通過剖析中國海裝的做法,找到專業運維團隊提供優質服務保障的奧秘。

數字化賦能,精細化運維

數字化技術為風電運維帶來了無限可能,是開啟極簡操作達到至精管理的鑰匙。

中國海裝深諳此道。自2014 年開始,該公司就開始建設大數據的資料庫,并于2016年在重慶市科委的支持下,啟動LiGa 智慧運維平臺的建設。2019 年,該平臺成功入選重慶市第二批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

據中國海裝工程技術公司執行董事王蘭介紹,LiGa 智慧運維平臺具備大數據平臺、智能排程系統和調度管理系統,結合風電場所有運行數據,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及智慧運維對風電場進行智慧化運營維護。

目前,中國海裝借助該平臺已完成上千臺風電機組的數據接入,完成風電機組所有大部件智能故障診斷與預測模型的開發應用與實時反饋。同期,該公司還在平臺上逐步優化機組二級、三級零部件的模型,以實現風電機組的主動性及預防性維護。

據測算,利用LiGa 平臺,結合現場運維人員操作,單臺機組的年利用小時數可提高50小時,關鍵零部件計劃外維護次數減少70%以上,風電整機平均使用壽命預測值至少提高2 年。

“作為整機廠商,中國海裝接入自己的數據,對其展開分析,通過這些方式提升風電場全生命周期的發電量。這是我們目前正在做的,但還遠遠不夠!蓖跆m表示,“未來,隨著后市場業務精細化程度越來越高,對風電場運行數據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大。在這方面,需要行業盡快研究出可行的標準,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動數據共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探索出風電的全生命周期最佳運行模式!

多中心覆蓋,提高響應速度

“金牌服務”的一大特點就是需求響應的及時性。中國海裝明確制定出“處理一般故障時間不超過8 小時,常用備件故障處理不超過24 小時,非常用備件不超過48 小時,大部件更換從運輸到恢復發電不得超過12天”的規定。

“對故障處理的快速響應,依賴備件倉儲管理以及供應鏈資源整合能力!蓖跆m表示,“這是高效開展運維工作的基礎!

中國海裝結合多年積累的風電場運行數據和分布情況,不斷完善全國備件倉儲和物流服務,在全國設立東北、東南、西南、華北、西北、新疆六大區域運維中心及海上運維中心,中心下設三級庫房,各級庫房實現信息的聯通,在保證備件供應的同時,確保工程設備,如大型吊車、索具等隨時待命,從人力、物力、財力各方面實現區域內的快速響應。

在確保中心覆蓋全國的風電場后,該公司通過對在運機組以及近幾年故障部件的數據分析,了解風電場運行所需備件的消耗情況,為每個風電場建立備品備件預測模型,從而提前配置庫存!斑@是一個動態的數字,我們每個月會對庫存進行盤點,每年針對核定量進行至少兩次重新預測和調整,以達到備件庫整體狀態的最優!

對供應鏈資源的整合顯然是為了滿足行業發展的需要。中國海裝工程技術公司總經理助理兼營銷中心總經理陳忠林表示,近幾年,業主多采用集采招標模式,將全國范圍內風電場在運機組的大部件統一委托給專業服務商,節約人力、物力、財力。中國海裝可以利用經過多年整機制造打磨出來的成熟、穩定、高效的供應鏈體系,專業的技術支持以及運輸、安裝服務提供高質量的整體解決方案,為業主帶來更多收益。

人才培育,支撐高質量發展

人才是提供“金牌服務”的主體,“以人為本”也是中國海裝作為一家國企的基本理念。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風電后市場發展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人才缺乏,人員流失嚴重。

風電作為高度集成的行業,其運維工作離不開對機組有深刻理解的人才。為此,中國海裝有兩手準備:一是培養新人,和各大高校簽訂定向培養協議。在校學生從大二開始就能夠參與學習風電相關知識的培訓課程,可以到中國海裝的工廠學習安裝和調試的實操課程。這些學生在畢業之后若選擇留在公司,可在考取登高證和電工證后,在吊裝、調試、運維等各個崗位進行輪崗訓練,由經驗豐富的一線人員對其進一步培訓。每個階段都有嚴格的考核制度,全部通過方能正式上崗作業。二是針對不同崗位員工進行差異化培訓,還會定期舉辦“風電場員工運檢技能大賽”,全面檢驗公司風電運維板塊整體業務水平的創新實踐,打造“金牌運維”服務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協合運維:提升新能源運營服務的三個關鍵問題
全球海上風電集體步入運維時代!
海上風電運維難題如何求解?
國內首艘30米級海上風電高速運維船正式開工!
傳統集控升級 智慧運營新突破!金風慧能助國電投桂林生
風電項目延壽 “精準運維其年限越長,整體經濟指標越好
太湖風電場日發電量創歷史最高紀錄
中國風場運維市場規模2022年增至每年30億美元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